文本描述
SSD制造部设备技术科2006年度工作总结
及2007年工作打算
即将过去的2006年,在厂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制造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各相关部门(车间)的配合和支持下,设备科全体人员同心协力、转变观念,本着“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的思想,狠抓基础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明显的进步,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抓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2006年,我科针对以前在设备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从建立制度入手,狠抓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今年以来,我科先后制订了《设备润滑规程》、《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保养规程》这三大规程;制订和完善了《设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办法》、《设备备品、配件编码细则》等25项管理制度。同时,为强化和规范制度的执行效果,我科设计和规范了相对应的52项表格。
认真开展“两项审计”工作,加强基础工作
今年适逢国家局在全行业开展“两项审计”工作,我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一开始就认真组织,集中所有管理人员参与进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并以此为契机,把“两项检查”同日常设备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完善和规范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以“两项检查”来进一步促进设备管理工作。
对零配件库存情况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盘点和分析工作。 通过开展此项工作,达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摸清了目前零配件库存的结构(如2~3年内未曾使用过的零配件库存额达1502万元,占库存总额的三分之一),为进一步合理地控制和消化库存提供了工作重点方面的依据;二是做到了账、卡、物相符,并建立了齐全的账、卡、物台帐;三是建立了废旧零配件退换制度和应急件加工制度,并得到了有效实施,加强了零配件质量反馈工作,完善了零配件的全过程管理;四是基本摸清了工作中造成计划不到位、重复计划、计划不合理、账卡物不符等等的纰漏的原因,并通过完善《南昌卷烟总厂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办法》并严格实施来加强;五是修订了《零配件编码规则》,新的编码规则适用于总厂各生产点,为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打下了基础。
对我厂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的盘点和核对工作。通过开展此项工作,达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全面清核了固定资产情况,基本摸清了我厂在用、闲置、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的资产情况;二是对我厂以前多年遗留的问题已基本核查清楚,为进一步梳理台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建立了各部门的资产分台帐,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深入到各部门;四是进一步规范了资产购置、使用、内部调拨(含分厂)、报废等程序,修订了《南昌卷烟总厂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完善了管理体系;五是通过实物盘点与原因调查等工作,一方面保证了账物一致,实物全部贴有铭牌,另一方面也使得固定资产与财务账更趋于一致。
在设备管理方面主要还开展了以下工作:
<1>建立起了每月一次的设备运行分析会制度,分析一个月来设备的运行情况,提出设备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下一步如何完善设备的工艺性能作出安排。通过召开这种分析例会,明显提高了设备控制能力,今年从8月份召开首次例会到年底,设备有效作业率每月都有提高。
<2>加强了设备日常管理与考核。今年的考核增强了可操作性,考核内容上加强了对基础工作和执行力的考核,对设备效率实行了理论速度考核,加强了对计量和检测装置的监管和考核(今年这些装置的完好率和有效率均达98%以上),增加了对自行中修、项修和小改小革的奖励等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提升设备日常管理和设备运行水平。
<3>建立了“一机一袋”管理,并督导各车间建立了设备分台帐。今年,我科加强了与技改办、车间、财务等部门(车间)的协调工作,全力收集各种资料,对全厂在用设备(除部分动力设备外)全部建立了一机一袋,加强了对生产设备的重点监管。
<4>加强计量管理工作。今年进一步完善了《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制定了《计量器具年底检定计划》,对全厂2300余件计量器具按照“A、B、C”分类要求建立了台帐,同时督导各部门建立了计量器具分台帐。加强了对各部门计量器具管理的检查与考核(每周不少于1次),重点做好A、B类计量器具的监管,为保证产品工艺质量提供了较好的保证。
<5>组织好年度设备大、中修(项修)工作。在年初就比较系统地制订了我厂今年设备大、中修(项修)及技术改造计划,努力弥补前几年的欠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