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机械工程公司QHSE体系文件
设备保养、修理通用规程
文件编号:JC/QHSE-C10-WJ03
编制: 年 月 日
审核: 年 月 日
批准: 年 月 日
目录
1、备例保、周保规范
2、设备一级保养规范
3、设备二级保养规范
4、设备报修条件
5、设备修理技术质量要求
5.1加工质量
5.2装配质量
5.3液压系统质量
5.4安全防护质量
5.5冷却润滑质量
5.6外观质量
5.7检查验收质量
6、设备保养、修理周期表
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我公司设备保养、修理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做到工作有标准,检验有依据,特制定《设备保养、修理通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经保养、修理后的设备必须达到电气装置完备,安全防护装置可靠,机械运转无噪音,润滑油路畅通。
设备保养、验收全过程应以本标准为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内部。
1、设备例保、周保规范
1.1清洗、擦拭设备各个部位,清理易脏、易伤部位。
1.2检查润滑贮油部位(油箱、传动箱、油标)及油路畅通情况。
1.3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负责一般设备的缺件、少项配制工作。
1.4负责设备一般渗漏问题的处理工作。
2、设备一级保养规范
2.1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运转周期确定重点保养范围。切断电源后进行部分零部件拆卸清洗工作。
2.2对设备的部分配合间隙按照机型、精度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2.3检查油品质量,清洗润滑油路,保质管路畅通无泄漏。
2.4清扫电器箱、电动机,并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安全有效。
2.5清理设备附件。
3、设备二级保养规范
3.1设备在进行二级保养前,首先必须做好设备例保工作,然后切断电源,进行部分或全部箱体的清洗、检查。
3.2要求种类设备的传动箱、液压箱、冷却箱清洗并检查油质,确定是否换油。
3.3进行一般的修复或更换易损件,并做好配件、备用件的加工准备工作。
3.4检查调整各部配合间隙,修理易伤部位,同时会同专职修理人员校正、调试设备。
3.5检查清洗电器箱及各部线路。
3.6解体清除危害安全生产的零部件。
3.7调整、修刮导轨配合面,调整校正尾座中心线。
4、设备报修条件
4.1设备运转时间达到修理周期者。
4.2设备所加工的零部件精度严重降低者。
4.3设备的机架、壳体、箱体等,发生严重变形、裂纹或影响生产者。
4.4设备主要传动机构(传动轴、齿轮、蜗轮、链轮等)严重损坏者。
4.5设备几何精度严重降低,回转精度超标准(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者。
5、设备修理技术质量要求
5.1加工质量
5.1.1更换所加工的零配件应符合原设计要求、工艺和有关标准,除有特殊规定外,原则上加工的任何零件不应有锐棱和尖角,也不允许有锈蚀、毛刺、刻痕、划伤等缺陷。
5.1.2刮研面不应留有机械加工的痕迹和明显的扎刀痕,刮研点应均匀,根据精度等级要求确定在每25*25mm2面积的接触点数量。
5.1.3钢制易损件需经热处理,传动轴、齿轮的热处理硬度不得低于HRC30о-HRC55о,此外不应有裂纹和其它缺陷。
5.1.4对于采用镀铬、金属喷涂方法修复的零部件,镀、涂层最多不宜超过0.2 mm。刷涂层不宜超过0.5 mm,对于高速旋转的零件不得采用镀铬,对于受冲击或振动的零件不得用金属喷涂。
5.1.5为保证机床几何精度,对于各种高速旋转的零部件(轴、齿轮、皮带轮)原则上必须做动平衡测试,径向跳动量和端面振摆量必须在允许范围之内。
5.2装配质量
5.2.1设备在组装之前须将各传动箱、变速箱等清洗干净,机床内部不应有切屑和其它污物,然后分件组装确保总装配质量。
5.2.2所装配的滑动面、转动部位,运动应轻便灵活、平衡、无阻滞现象,变位机构应保证准确可靠,啮合齿轮端面间隙最低不应少于15 mm,轮缘错位不超过2 mm。
5.2.3机床滑动导轨V型导轨及滑动导轨的配合面的间隙不超过0.03 mm,圆柱导轨不应超过0.04 mm。
5.2.4设备有刻度装置的手轮,手柄反向空程量应控制在误差要求内。仪表机床精度位移1/60转,普通机床精度位移1/40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