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摘 要
随着金融领域双向放开的稳步深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脚步也不断推进。
面对更加深层次、更加全面的开放局面,以及银行业“严监管”的不断推进,中
国银行业发展面对着很大的挑战,也将迎接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本文结合中
国存款保险制度从完全隐性转变成有限显性的特殊背景,银行业战略引资与银行
风险承担的关系成为了极具研究意义的问题。我国银行业自1996年开始的逐渐
发展的战略引资潮,截止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以引入境内战略投资者为主”的
新形式,且地方中小银行已成为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主力军。由于中国存款保险制
度的变化,导致金融安全网的范围缩小,其对银行的保护力和隐性存款保险给银
行带来的特许权价值均被削弱,尤其是那些处于金融安全网边缘的小银行,这种
削弱会进而导致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变得更加激进,造成银行风险的上升。因此,
面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新转变和战略投资者引入的新特点,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战略
投资者引入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对战略投资
者在我国的发展和商业银行风险管控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本文主要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后的公开数据,探究我国银行业
对外开放后,对商业银行主被动风险承担的影响。首先,本文系统的梳理了目前
关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和银行风险承担相关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现有文献做出
述评。其次,分别针对战略投资者和银行风险承担两个概念为中心,对其发展历
程、发展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回顾与分析。第三,以委托代理理论和股权制衡
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战略投资者对银行两类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以及异质性分析
影响机制,并基于分析分别作出假设。第四部分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我国
43家商业银行2005至2020年的数据,检验战略引资后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
影响效应,在研究中将风险承担分类为主动银行风险承担和被动银行风险承担,
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引入战略投资者会加大商业银行的主
动风险承担,但对其被动风险承担体现为负向影响。第五部分用实证验证了异质
性分析提出的两个假设并解读实证结论。最后,第六部分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和
实证分析结果,对本文结论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对应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商业银行对于战略投资者
投入的资金应有合理的规划,应建立相应的战略资金规划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
率。另外,商业银行应积极看待战略投资者对银行的外部监督职能,积极为战略
I
投资者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第二,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后,需将学习
和吸收战略投资者管理思维和竞争优势落到实处,将对方的优势转变为自身的长
处,而不可仅仅利用其带来的大额且稳定的长期资金,以防对其产生依赖心理。
第三,境内和境外战略投资者各有独特的优势,商业银行选择战略投资者时,需
要关注其业务以及管理方面的优势是否与自身的短处相契合,看清自身痛点,应
有目的性地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投资者,以使得引入战投的决策利益最大
化。第四,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要意识到自身的优劣势,发扬自己的长处,提升
自身的短处,将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效果最大化。各类商业银行都应积极进行改革
创新,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在经营、业务、风险管理上积极改进,调整战略。
关键词:战略投资者银行风险承担系统GMM模型
II
。。。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