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专题 > 战略管理 > 中信证券_皖江规划_战略100118PDF

中信证券_皖江规划_战略100118PDF

清风无泪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38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0/8/29(发布于浙江)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HTTP://RESEARCH.CSC 安徽调研深度报告 “皖江规划”战略:政策红利叠加资源 区位优势,安徽经济蓄势待发 1、安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 转移示范区”(以下称“皖江规划”)已报送国务院,可能如市场 预期不久将发布 通过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四次区域政策调整,我们发现这样 一个清晰规律。1.中央的区域政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一个地区 的经济发展轨迹,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初始启动力及后续超常规发展 的契机;2.在中央政策到位后,地方政府执行力(包括政策、资金 持续落实)决定了区域发展的速度;3.区域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增 长的基础,而增长的原动力是市场力量。这一基础与原动力决定了 政策调整的成效与持续性,而外向型和内源性经济的良性结合将是 区域优势能否持续的关键。 2、在“皖江规划”如市场传闻即将发布之际,我们近期对国 家发改委、安徽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银监局、大型国有政策性 与商业银行、新华社、省级分行以及皖江城市带部分城市进行了走 访与调研。通过调研考察,发现安徽未来的发展与上述轨迹高度 契合,安徽发展的自然禀赋与市场要素及政治生态要素均已具备。 3、今年安徽的信贷支持还将持续,有些政策性银行及大型国 有商业银行对安徽的授信不减反增。 4、央企与安徽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在提速,并购融合从项目到 资金在迅速扩张。 5、主流媒体以“沈浩事迹”宣传为契机,对安徽的宣传频次 与宣传力度在迅速升温,而且势头不断呈上升趋势,未来随安徽在 主流媒体的曝光度抬升,安徽会成为资本竞逐的下一个热点,外 资(包括国内金融机构、央企、非央企国有企业、民间资本)进 入安徽将提速。 6、从这个意义上看,在区域政策调整中,随着政府供给的资 源在内容、形式、强度上呈渐进式变化,安徽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 在既有的政治生态中具有优势,且中央政策与目前的市场经济相符 合、与市场力量相协调。因此,未来政策红利叠加安徽本身的资 源与人力禀赋,安徽在中部崛起战略的驱动及“皖江规划”的推 动下,安徽经济将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7、 “皖江规划’带动或倾斜或惠及的行业与板块:交通(主 要是公路与铁路)、城市基础建设、有色金属(主要是铜)、煤炭、 电力、汽车、家电、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物流、轻纺、农业 深加工。 夏敏仁 xiaminren @csc 010-8513 0203 分析日期: 2010年01月18日 图:安徽投资VS全国投资 -20 0 20 40 60 80 100 200 0年 11月 200 1年 11月 200 2年 11月 200 3年 11月 200 4年 11月 200 5年 11月 200 6年 11月 200 7年 11月 200 8年 11月 200 9年 11月 安徽全国 图:安徽独有的区位优势 宏 观 经 济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动态报告 HTTP://RESEARCH.CSC 目录 一、区域政策红利与经济发展........................................................................................................................................1 1.1 历次区域政策调整的成效比较与启示.............................................................................................................1 1.1.1中央的区域政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轨迹...................................................1 1.1.2 在中央政策到位后,地方政府执行能力决定了区域发展的速度......................................................1 1.1.3 区位优势与区域资源优势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而增长的原动力是市场力量..........................2 1.2 安徽省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2 1.2.1资源禀赋...................................................................................................................................................2 1.2.2 区位优势:..............................................................................................................................................2 1.3“皖江规划”战略实施将助推安徽经济提速...................................................................................................2 1.3.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简介..................................................................................2 1.3.2 皖江城市带城市概况..............................................................................................................................3 1.3.3 皖江城市带龙头城市合肥、芜湖增长数据与态势..............................................................................4 1.3.4 皖江城市带生产要素比较......................................................................................................................4 1.3.5 皖江城市带和开发区对外商富有吸引力..............................................................................................5 二、安徽在长三角与中部崛起战略规划中的地位:异军突起,地位急速抬升.........................................................5 三、中央部委及央企与安徽企业对接广泛,资金加大.................................................................................................6 3.1 安徽获取中央政策扶持与中央资金支持方面优势明显,“羊群效应”显现................................................6 3.2 金融机构对口帮扶,资源类部委选派17名分管金融挂职副市长................................................................7 3.3 2010年政策性银行与国有大型银行对皖信贷支持仍将延续.......................................................................8 四、 在“皖江规划”推动下,政策红利将助推安徽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11 五、“皖江规划”带动、倾斜或惠及的行业与板块.....................................................................................................12 附:安徽地方政府及现任主政领导人简历...................................................................................................................12 1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动态报告 HTTP://RESEARCH.CSC 一、区域政策红利与经济发展 1.1 历次区域政策调整的成效比较与启示 经济增长与平衡发展的“倒U字型”相关规律,决定了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取得良好的经济绩效,在一定时 期内必须适当集中资源,采取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政策是政府推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主要工具(朱文 晖、张玉斌,20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政策经过了5次调整,除第3次调整效果(西部开发)显著性稍弱外,每一次 调整对一个地区的兴衰都至关重要,如前2次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全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全国统一市场的演 化和形成,令珠三角和长三角形成了市场资源吸纳能力。而第4次有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第5次即现 如今中部崛起区战略、区域产业振兴战略、区域经济圈(经济功能区)构建,比较充分考虑到了市场经济的力 量,其效应显现应该远远快于前4次。从中国5次区域政策调整中,可以总结出如下结论。 1.1.1中央的区域政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轨迹 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在这个过程中,中央的区域优惠政策、中央和 地方互动关系,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能够起到关键的启动作用。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从珠三角 开始,走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中间虽出现过多次反复(如1985年、1987年对特区的大讨论)但带 来的是广东在打破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也带来了广东经济在80~90年代初在中国独 领风骚的局面。在此基础上,1990年提出的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从始至终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 上海地方政府的超强的执行力,上海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从计划经济的老城市脱胎换骨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与 此对比,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虽然比照上海和广东,在财政的转移支付方面甚至更强,但由于其涉及的地域范 围太广,其针对性和资源的投放集中度差距太远,政策的成效相对有限(朱文晖等,2004)。有了前几次区域政 策调整的经验和教训,第5次调整的成效值得期待。 1.1.2 在中央政策到位后,地方政府执行能力决定了区域发展的速度 改革开放30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的地方官员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积极而重要的角色,他们 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改善地方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经济以奇迹般速度增长的过程中,地方官员对当地经济发展盛衰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可能也是不多见 的”( 周黎安等,2005)。 改革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多元化的资源配置形式,以经济发展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绩效管理体制, 使得地方政府无论是追逐经济利益还是政治升迁,都要求具备更强的资源争取能力与经济治理的更大弹性运作 空间(李永刚,2009)。在中国这样一个现实的治理环境中,那些能力强、关系深、目标清晰、擅于拿捏轻重的地 方领导者,更乐意强势表达并主导治理过程,大胆创新,竭力争取中央资源以利地方经济发展,间接为自己博 取政绩与“官声”;反之,则采取保守的跟随策略,力求仕途平安。 尤其是中国的行政结构有一个大的特点,就是可比性强。省与省可比,市与市可比,县乡与部门也可比。 其核心是“为增长而竞争”,主要包括GDP规模、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等纯经济指标,也包括一票否决的治安、 责任事故等反向指标;其结果取向,鼓励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