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学校代码:11482
密级: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THESIS
论文题目数字普惠金融对非法集资的影响
——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实证
作者姓名蒲雷庭
专业金融学
所在学院金融学院
指导教师丁骋骋
完成日期2024年4月
硕士学位论文
数字普惠金融对非法集资的影响——
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实证
2024年4月
MASTER THESIS
The Impact of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on Illegal Fundraising——From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f China Judgment
Documents Network
April 2024
浙江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创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填
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在优化发展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等经济方面成绩斐然。
但与此同时,P2P 网贷、众筹融资等金融创新涉嫌非法集资的报道多有出现,暴露
出数字经济飞速发展背后监管不足的风险。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非
法集资的影响,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社会治理作用,对于促进数字化经济健康发
展有着积极意义。
本文首先借助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公开数据,手工搜集了2011年-2021年共2
万余份与非法集资相关的判决文书。通过对判决文书中特定文本的清洗,本文统
计了被告人户籍地、年龄、受教育程度、判决罪名、判决刑期等信息,描述出了
非法集资的特征事实。此外,本文利用这些信息匹配《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万
得经济数据库以及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形成了一个
2012-2021年的十期面板数据。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后,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
的实证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非法集资的增长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后续
的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分析等实证结果均支持了这一结论。
在渠道机制方面,本文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非法集资的抑制作用有以下两种
可能性。(1)改善金融环境。从宏观角度而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改善当地
的金融环境,推动民间金融市场向正规金融市场转变,减少了非法集资等经济犯
罪的生存空间,进而对非法集资产生抑制作用。(2)缓解信贷约束。从集资行为
人的角度而言,数字普惠金融能降低其融资成本和门槛,缓解金融服务中的信贷
约束,使其融资需求从民间金融转向正规金融,进而抑制非法集资增长。
随后,本文借助中国劳动力调查(CLDS)的微观数据,分别构建了一个村居
层面的四期面板数据和一个家庭层面的三期面板数据。以LPM 模型回归的实证结
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增加村居拥有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概率,减少
其拥有民间金融组织的概率。而CLDS 家庭层面的实证结果也显示,数字普惠金融
会改变家庭的融资需求,降低其参与民间借贷的概率的同时提升其参与正规金融
借贷的概率。而以一级指标和案件性质分别划分数字普惠金融与非法集资后,实
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提高人们对正规金融的可得性,缓解其信贷约束,进
而抑制非法集资增长,且这种抑制作用对融资更敏感的集资行为人更强。
本文认为受普惠性质的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非法集资的影响应具有异质性,
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影响表现不同。通过对案情、人口、区域的异质性分析,
本文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案情更为严重、集资行为人受教育程度更低以及相对
落后区域中的非法集资的抑制作用更大,展现了数字普惠金融独特的包容性特质。
I
浙江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结合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启示。首先,正规金
融市场应该更多地向小微企业、中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提供融资,提升其数字
金融使用率和金融法律意识,避免弱势群体因金融排斥而被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
路。其次,监管当局应利用好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优势,厘清非法集资和民间正
常借贷的区别,引导民间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发挥其作为正规金融市场的补充作
用,减少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非法集资;裁判文书;CLDS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