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常用范文 > 工作总结 > 元洲装饰职能部门述职会-选人育人用人留人DOC

元洲装饰职能部门述职会-选人育人用人留人DOC

jonyond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9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3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12/7(发布于广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8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元洲装饰职能部门述职会-选人育人用人留人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选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奥格尔维定律 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在会议桌上,每个与会的董事面前都摆了一个相同的玩具娃娃。董事们面面相觑,不知何故。奥格尔维说:“大家打开看看吧,那就是你们自己!”于是,他们一一把娃娃打开,结果发现大娃娃里有个中娃娃,中娃娃里有个小娃娃,里面的娃娃一个比一个小。最后,当他们打开最里面的娃娃时,看到了一张奥格尔维题了字的小纸条:“如果你经常雇用比你弱小的人,将来我们就会变成矮人国,变成一家侏儒公司。相反,如果你每次都雇用比你高大的人,日后我们必定成为一家巨人公司。” 〔启示〕: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 光环效应 所谓“光环效应”,是人们常有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犹如大风前的月晕逐步扩散,形成一个更大的光环迷惑众人,这种效应也称“晕轮效应”。在现实中表现为如果认为某人具有某个突出优点,这个人就被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更多好感;如果认为某人具有某个突出缺点,这个人就被消极否定的光环笼罩,甚至认为他其他方面都不好。 晕轮效应的危害是一叶障目、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容易影响企业对人才考核的准确性和对人才评价的可信度。 〔启示〕: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再简单不过了,但其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忽视遗忘。不值得定律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持有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做事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感觉不到多大的成就感。 〔启示〕: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 蘑菇管理定律 蘑菇管理定律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入职场者因为特长没有显现出来,只好被安排在不受重视的部门干跑腿打杂的工作――好比蘑菇总是被置于阴暗的角落;要受到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好比蘑菇总是莫名其妙地被浇上一头污水;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好比任蘑菇自生自灭。〔启示〕: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 贝尔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估计过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 〔启示〕:领导者应有伯乐精神,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 6. 酒与污水定律 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问题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迅速传染,使果箱里的其他苹果也烂掉。“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传导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启示〕:及时消除烂苹果 7. 首因效应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题,然后让一些人对被试的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者比较,看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人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首因效应,即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失之偏颇,如果在人员考核时,仅凭第一印象,很容易被某些表面现象所蒙蔽,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人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对其缺点常常忽视。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启示〕:避免凭印象用人,企业在考察、考核和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更要察其行、考其绩。 8. 格雷欣法则 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