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作者 : 殷蕾,刘瀚旻,江帆
单位 : 上海交通大学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三节 体格生长
第四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第五节 神经心理发育
第六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第七节 发育行为与心理异常
重点难点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正常值;利用儿童生长发育曲线正确评价儿童生长水平;应用儿童发育里程碑进行发育监测;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的体系;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主要临床表现
体格发育、骨骼发育、牙齿发育以及器官发育的特点;生长障碍种类;发育筛查的工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
屏气发作、吮拇指癖、咬指甲癖、遗尿症和儿童擦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
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节
儿科学(第9版)
一、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连续性、非匀速性发展、阶段性
体重和身长在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
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男
女
儿科学(第9版)
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遵循一定规律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
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青春期前达高峰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其他系统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速度不同与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功能有关
儿科学(第9版)
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受遗传、环境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但不绝对的
评价时必须考虑个体的不同的影响因素
儿科学(第9版)
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节
儿科学(第9版)
一、?遗?传?因?素
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
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
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
遗传代谢性疾病、内分泌障碍、染色体畸形等,更与遗传直接有关
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与性别有关
儿科学(第9版)
二、?环?境?因?素
营养?宫内营养不良;生后营养不良
疾病?急性感染: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体重和身高;内分泌疾病:骨骼和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生长迟缓
母亲情况?母亲妊娠早期的病毒性感染;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早期某些药物、X线照射、环境中毒物和精神创伤
家庭和社会环境?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科学护理、良好教养、体育锻炼、医疗保健服务
体格生长
第三节
儿科学(第9版)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格生长:选择易于测量、有较大人群代表性的指标
常用的形态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儿科学(第9版)
二、?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一)?体重的增长
(二)?身材的增长
(三)?头围的增长
(四)?胸围的增长
(五)?上臂围的增长
(六)?皮下脂肪
(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儿科学(第9版)
(一)?体重的增长
我国201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男婴体重:(3.38±0.40)kg,女婴体重:(3.26±0.40)kg,接近WHO的参考值(男3.3kg,女3.2kg)。
生后3~4个月 ≈ 出生时的2倍
12月龄 ≈ 出生时的3倍(10kg)
生后第2年 ↑ 2.5~3.5kg
2岁至青春前期,年 ↑ 2kg
正常儿童体重估算公式
儿科学(第9版)
(二)?身材的增长
1.?身高(长)?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身长;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
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
2.?坐高(顶臀长)?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顶臀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3.?指距?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儿科学(第9版)
身长/高:头顶到足底的长度
<3岁
≥3岁
立位测
卧位测
正常儿童身长(高)估计公式
儿科学(第9版)
坐高(顶臀长)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坐高
<3岁
坐位量
卧位量
≥3岁
--顶臀长
儿科学(第9版)
(三)?头围
?
儿科学(第9版)
(三)?头围的增长
儿科学(第9版)
(四)?胸围
平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平绕胸一周
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
出生时:32cm,略小于头围;1岁左右≈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头围+年龄-1cm
头、胸围的交叉时间:营养、胸廓的生长发育;生长较差者交叉时间延后
儿科学(第9版)
头胸围生长曲线
个月
(cm)
岁
岁
岁
岁
岁
岁
年龄
儿科学(第9版)
(五)?上臂围
经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绕臂一周
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
1岁以内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2cm。
左上臂围筛查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儿科学(第9版)
(六)?皮下脂肪
皮脂厚度:皮下脂肪
常用的测量部位:①腹壁皮下脂肪;②背部皮下脂肪
测量工具:测皮褶卡钳
儿科学(第9版)
(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头与身长比例?头、躯干、下肢长度的比例在生长进程中发生变化。头长占身长(高)的比例在新生儿为1/4,到成人后为1/8。
儿科学(第9版)
(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体型匀称:体型生长的比例,如身高的体重(W/H);身高胸围指数;Quetelet指数;Kaup指数(幼儿用);年龄的体质指数(BMI/age)等。
身材匀称: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下肢的生长。身体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软骨营养不良。
指距与身高:指距大于身高1~2cm,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如蜘蛛样指(趾)(马方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