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第二十七章 小儿麻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田玉科 许爱军
重点难点
小儿麻醉术前访视
禁食
麻醉诱导
围术期液体管理
第一节 小儿发育的生理学特点
目 录
一、呼吸系统
二、循环系统
三、肾脏及液体平衡
四、肝脏
五、胃肠系统
六、体温调节
七、中枢神经系统
一、呼吸系统
小儿发育的生理学特点
小儿发育的生理学特点
循环系统
三、肾脏及液体平衡
肾脏功能完全成熟须至2岁左右
婴儿容易脱水
四、肝脏
药物降解能力较差,药物清除半衰期较长
五、胃肠系统
小儿发育的生理学特点
小儿发育的生理学特点
六、体温调节
早产儿需室温34℃,新生儿32℃
3个月内婴儿依赖于非寒颤性产热
七、中枢神经系统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强
手术时要采取完善的麻醉及镇痛措施
第二节 小儿麻醉药理学特点
目 录
一、吸入麻醉药
二、静脉麻醉药
三、阿片类镇痛药物
四、肌肉松弛药
一、吸入麻醉药
在肺泡及大脑中的浓度迅速升高,吸入麻醉起效快
由于血药浓度迅速升高,可能导致动脉血压及心输出量显著性降低
麻醉效应与呼吸循环抑制之间的治疗范围小,术中须密切监测
一、吸入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二、静脉麻醉药
(一)丙泊酚(Propofol)
脂溶性强,起效快,恢复也快
小儿中央室分布容积大,且清除快,故小儿丙泊酚剂量比成人大
抑制气道反射,利于进行气管插管
易引起注射疼痛
(二)氯胺酮(Ketamine)
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和遗忘。
静脉注射剂量为1~2mg/kg,肌肉注射4~10mg/kg
静脉给药后,可能出现呼吸抑制,应及时给予辅助呼吸
氯胺酮能增加呼吸道分泌物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可用于哮喘的患儿
(三)依托咪酯(Etomidate)
起效快,不抑制呼吸循环
引起注射疼痛及呛咳
很少用于小儿麻醉
(四)咪达唑仑(Midazolam)
用于小儿麻醉前用药、内窥镜检查时镇静和全身麻醉
静脉给药无疼痛
给药后能很快吸收,且清除半衰期较短(约2h),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三、阿片类镇痛药物
(一)吗啡
镇痛作用强,常用于术中及术后镇痛
小儿的血脑屏障更易透过,故小儿对吗啡的耐量小
易致便秘,并可使胆道、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
1岁以内婴儿应避免应用吗啡
(二)芬太尼
起效快,作用时间中等,效价是吗啡的50~100倍
临床剂量心血管反应小
可致心动过缓,需要给予阿托品等药物
(三)阿芬太尼
清除时间比芬太尼更短
作用恢复非常迅速且完全
作用强度高,用于小儿应注意其残余作用及呼吸抑制
常引起呕吐,应预防性使用止吐药
心血管功能影响小,主要用于小儿心脏手术麻醉
(四)舒芬太尼
(五)瑞芬太尼
超短效的阿片类药物,可持续输注
消除半衰期3~10min,与剂量和注射时间无关
通过与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结合后水解而失效
四、肌肉松弛药
新生儿对非去极化肌松药敏感
婴幼儿琥珀胆碱的分布容积较大,所需剂量较成人大,静注剂量为1.5~2mg/kg,30s即产生作用,维持3~6分钟。琥珀胆碱静脉注射后可引起心动过缓,给药前需用阿托品
四、肌肉松弛药
阿曲库铵0.3~0.5mg/kg静脉注射,起效迅速,可维持肌肉松弛作用约30min以上,适用于大多数儿科手术。禁用于哮喘患儿
维库溴铵为中时效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剂量0.1mg/kg
罗库溴铵为中时效的非去极化肌松药,主要优点为起效迅速,适合于小儿麻醉诱导及短小的手术,插管剂量0.6mg/kg
第三节 麻醉前准备
目 录
一、术前访视
二、术前禁食
三、麻醉前用药
四、肌肉松弛药
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一、术前访视
二、术前禁食
小儿术前禁食时间(h)
三、麻醉前用药
目的:产生术前镇静和抗焦虑,抑制呼吸道黏膜分泌,阻断迷走神经反射以及减少全麻药需要量
给药途径:口服、鼻内、肌注及直肠给药
6个月以下的婴儿通常不给予镇静药
第四节 麻醉管理
目 录
一、麻醉诱导
二、小儿通气装置
三、小儿区域麻醉
四、麻醉期间监测
五、围术期液体管理
一、麻醉诱导
诱导方法
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或直肠给药
面罩吸入七氟烷麻醉诱导:最常用。合作的小儿在入手术室后面罩吸入氧气(1~2L/min)加七氟烷,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最大浓度为8%),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紧张或不合作患儿可坐位或抱着进行面罩吸入,开始即吸入高浓度的麻醉药(氧气6~8L/min+8%的七氟烷)
静脉诱导:适用于年龄较大、已开放静脉通道或因饱胃须行快速诱导的患儿
一、麻醉诱导
气管导管的选择
适当的导管口径是以能通过声门及声门下区的最粗导管为准,加压呼吸时,允许导管周围有轻度的漏气
导管口径(F)=年龄(岁)+18
导管内径(ID)=年龄(岁)/4+4
导管插入深度(从中切牙至气管中段距离,cm)=年龄(岁)/2+12
二、小儿通气装置
理想的小儿麻醉装置应具备重量轻、呼吸阻力低、无效腔量少、顺应性低,适合于自主、辅助或控制呼吸
声门上通气装置:喉罩
定容型及定压型呼吸机均可用于小儿通气。体重10kg以下的小儿常用定压型呼吸模式,尤其是气道阻力较高的患儿更适合选用此模式,以避免气压伤
围术期液体管理
小儿液体维持量的估算
第五节 麻醉后处理
麻醉后处理
缺氧是小儿麻醉后苏醒期最常见的并发症
上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舌后坠是术后呼吸道梗阻主要原因
喉痉挛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多见于吸入麻醉后,分泌物、血液及异物刺激声门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