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学习 > 充电学习 > 出版E书 > 案例分析_小肠疾病第五、六、七、八节_人民卫生出版社PPT

案例分析_小肠疾病第五、六、七、八节_人民卫生出版社PPT

新课程数***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案例出版社 出版社
资料大小:85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29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3/8(发布于江苏)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第三十五章 小肠疾病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第五节 作者 : 兰平 单位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1. 随人口老龄化,此病发病率增加 2.主要发生于肠系膜动脉 3. 短时间内缺血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 一、概述 外科学(第9版) 1.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 ) 2.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 ) 3.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 (一)疾病特点 (二)分类 根据肠系膜血管阻塞的病因、部位、范围和发生的缓急,临床表现各有差别 1.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 发病急骤,早期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的腹部绞痛 早期症状明显且严重,但严重的症状与轻微的体征不相称 其后:呕吐——血性物,腹泻——暗红色血便,腹膜刺激征 2.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症状发展较慢,前驱症状 数日至数周后突然剧烈腹痛、持续性呕吐,呕血和便血多见 二、临床表现 外科学(第9版) 1. 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2. 腹部X片:早期——扩张胀气,晚期——普遍密度增高 3. 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鉴别、治疗 三、诊断 外科学(第9版) 四、治疗 外科学(第9版) 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和手术治疗 血管造影确诊,动脉导管保留给血管扩张剂 (一)治疗原则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行取栓术 血栓形成可行血栓内膜切除或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手术 病人出现腹膜刺激症状,不宜等待,条件许可时尽早行剖腹探查 已有肠坏死应作肠切除术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者需施行肠切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全部有静脉血栓形成的肠系膜 外科学(第9版) (二)手术方式 短肠综合征 第七节 作者 : 王振军 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一)概念 指小肠被广泛切除后,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病人营养需要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二)病因 病因 肠扭转 腹内外疝绞窄 肠系膜血管病变 Crohn病术后 其他 外科学(第9版) 三种常见的肠切除与吻合类型 (三)病理生理 正常小肠:储备功能大,可耐受部分切除 小肠切除: 长度 切除50%~70%可引起吸收不良 残存小肠<75cm(有完整结肠),或残存小肠<100cm(无回盲瓣)可致短肠综合征 部位 回肠远端+回盲瓣:影响胆盐和维生素B12吸收 切除近端小肠耐受性>远端小肠 外科学(第9版) 不同饮食成分及胃肠分泌在小肠和结肠内的特定吸收部位 (四)临床表现 外科学(第9版) (五)治疗 首在预防:处理各种外科疾病时,尽量减少小肠切除长度 治疗目的: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补充营养并防止营养支持并发症 第一阶段:急性期 术后2个月 控制腹泻,维持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 全胃肠外营养(TPN) 第二阶段:代偿期 术后2个月至2年 尽早开始肠内营养 特殊物质促进肠功能恢复:GLP-2及类似物、谷氨酰胺,GF,IGF 第三阶段:维持期 术后2年 肠道适应完成,病情稳定 部分患者需终身应用TPN 外科学(第9版) (五)治疗——外科 建立小肠瓣和括约肌 逆蠕动肠段 结肠间置 1.减肠道运行 肠变细增长术 小肠移植 2.增加肠表面积 整体疗效不满意 肠变细增长术 A:肠管被纵向切开 B:创建了两个“半截肠断”(X和Y) C:两个 “半截肠断”(X和Y)端-端吻合后 外科学(第9版) 小肠肿瘤 第七节 作者 : 兰平 单位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一、概述 外科学(第9版) 约占胃肠道肿瘤的5% 恶性肿瘤占75% 诊断困难,容易延误 (一)发病率 良性: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 恶性:腺癌、类癌、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等 (二)常见类型 不典型 1. 腹痛 2. 肠道出血 3. 肠梗阻 4. 腹内肿块 5. 肠穿孔 6. 类癌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外科学(第9版) 1. 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腹部CT、CT肠道显像(CTE) 2. 内镜及动脉造影 3. 类癌病人血5-羟色胺升高 4. 腹腔镜或剖腹探查 三、诊断 外科学(第9版) 小肠肿瘤CTE的表现 小的或带蒂:连同周围肠壁组织一并作局部切除 较大的或局部多发:肠段切除吻合术 四、治疗 外科学(第9版) (一)良性肿瘤 连同肠系膜及区域淋巴结作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根据情况选用化疗 如无法切除并梗阻者,短路手术解除梗阻 类癌综合征:抗组胺类药物及氢化可的松 (二)恶性肿瘤 先天性肠疾病 第八节 作者 : 兰平 单位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空回肠多见,十二指肠次之,结直肠最少见 一、先天性肠闭锁和肠狭窄 外科学(第9版) 胚胎时期肠道再度管腔化阶段发育障碍 (一)发生部位 (二)病因 肠闭锁分类 1. 肠腔内存在隔膜,使肠腔完全阻塞 2. 肠管中断,两肠段间仅为一索状纤维带相连 3. 肠管闭锁两端呈盲袋状完全中断,肠系膜也有V形缺损 肠狭窄以膜式狭窄为多见,程度较轻者仅为一狭窄环,短段形狭窄则少见 外科学(第9版) (三)病理 肠闭锁:完全性肠梗阻 1. 呕吐 2. 腹胀 3. 不排便 肠狭窄视狭窄的程度而不同,可表现为慢性不全性肠梗阻 狭窄严重者表现与肠闭锁相似 外科学(第9版) (四)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