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Classified Index:
U.D.C:
Dissertation for the Doctoral Degree in Management
RESEARCH ON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A
Candidate:
Cao Lizhan
Supervisor:
Prof. Qi Zhongy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Speciality:
Doctor of Management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Management
2018.6.22
Affiliation:
Date of Defence: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摘
要
摘要
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重
工业优先发展阶段、1979-1997年轻重工业平衡发展阶段,以及 1998年以来的
重化工业重启阶段。对应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强度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趋势和特点。比如,计划经济时代能源强度变化与重工业化率变化的高度吻合,
平衡发展阶段二者由一致到背离的转变,以及重化工业重启阶段的严重背离。然
而,在严重背离的第三阶段,2002-2004年二者又表现出了短暂的一致性。那么,
中国工业化发展与能源强度变化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不同阶段有如此差
异的表现?工业化对能源强度变化有怎样的作用机制?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以
深化工业化与能源强度变化的理论认识,对于当前及今后能源政策的制定也有一
定的启示意义,尤其考虑到中国地区工业化发展极不平衡,其更具现实意义。
在能源强度变化研究领域,学术界已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
究成果,然而,从工业化视角进行的研究并不多,从理论上探讨工业化与能源强
度变化关系的研究更加匮乏。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构建了能源强度
变化的工业化研究框架,一方面研究以产业结构为代表的工业化因素对能源强度
变化的贡献和重要性,另一方面,结合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理论,探讨工业
化对能源强度变化的作用机制,尤其考察工业化对能源强度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
机制。基于这两条主线,本文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为了突显产业结构因素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本文首先在主流的因素分解
法框架下,融合了新近发展的研究成果,基于多层级IDA和随机共同前沿模型各
自在分层和分组思想上的相近性,构建了新的综合分解框架。新框架还融合了
PDA分解法,且利用了能体现最大节能潜力的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结合中国
产业统计的数据结构,最终提出了四层级综合分解框架。在测算方面,有别于传
统的非参 DEA算法,而是使用了新近发展的参数化随机共同前沿两步法,该方
法保证了共同前沿能源效率分步计算上的算法一致性,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质。
传统的能源强度变化分解模型多采用不变价产业结构,然而,这种处理容易
造成分解的产业结构效应与现实的偏离甚至相悖,这是因为采用不变价测度的产
业结构与惯常理解的产业结构有较大差异,后者通常是现价测度的,而经不变价
处理的产业结构除了基期年份与惯常理解相符外,其余年份一般都会发生偏离。
更严重的是,不同基期下的不变价产业结构仍有可能是不同的。为了解决这一问
题,同时考虑能源强度变化在时序上可比性,本文构建了现价产业结构分解模型,
即总量和部门能源强度保留了时序可比性,同时产业结构又具有截面可比性。
- I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工业化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机制方面,本文首先从生产侧的技术差异视
角,构建了结构转型与能源强度变化的两部门模型,以考察能源强度变化的基本
机制,即部门能源利用技术与能源生产技术的差异决定了部门能源强度变化,而
部门生产技术差异以及两部门产品的替代互补性,决定了部门结构转移,二者共
同决定了总量能源强度变化,且分别对应于分解法中的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从
而为分解法提供了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支持。进一步,将两部门模型拓展为三部门
模型,从理论上阐释了三次产业结构变迁的库兹涅茨事实,以及由此导致的长期
能源强度的“倒 U型”变化,为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普遍出现的、以及中国
在改革开放前后出现的能源强度“倒 U型”变化,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
本文还构建了包含生产侧和需求侧的结构转型和能源强度变化模型,考察了
以重工业和轻工业部门能源价格扭曲为手段的赶超战略对工业能源强度在改革
开放前后“倒 U型”变化的影响机制。理论研究发现,赶超程度推动了重工业
能源强度的增长,却抑制了轻工业能源强度的增长,但在整体上推动了工业能源
强度的增长。
最后,本文根据提出的现价产业结构综合分解框架,分别实证研 究了
1973-2015年、2001-2015年两个数据样本下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力,重点
考察了产业结构因素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和贡献。另一方面,对构建的两个结
构转型和能源强度变化理论模型,分别利用 1953-2015年、1973-1990年两个数
据样本进行了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检验和印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解释力。
关键词:工业化;能源强度变化;结构转型;能源效率;因素分解法
- II -
。。。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