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工具 > 管理流程 > 绩优分享微信发掘新客源线上铺垫速签单经营流程18页PPTX

绩优分享微信发掘新客源线上铺垫速签单经营流程18页PPTX

小LELE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1429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X(17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5/5/10(发布于上海)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微信发掘新客源,线上铺垫速签单
谁能想到,2023年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居然被“穷鬼”们全方位拿捏了。 早上来一杯9.9元的瑞幸“穷鬼”咖啡,中午吃一顿13.9元的麦当劳“穷鬼”套餐,晚上去超市抢9.9元的剩菜盲盒,愉快的一天就这么“薅”过去了。 而最近风头正盛的,就是“穷鬼式”逛街——只逛不买。
年轻人越来越“抠门”,商场都愁死了
图片来源:新周刊
先买杯奶茶端在手里,再去快时尚服装店试试最新款的衣服、鞋子、包包,去精品杂货店逐个摸摸毛茸茸的小可爱们,去美妆店试试新出的彩妆样品,最后随便找个地方填饱肚子,吃饱喝足就打道回府。
只逛不买,也称“市场调研式”逛街 识破了消费主义的PUA套路,当腻了被肆意收割的韭菜,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与其拼命证明自己有多努力、多配得到这一切,不如理直气壮地宣布自己就是“穷鬼”。那一刻,才是真正的自由。 多的是比购物更有趣的事 一层是珠宝、美妆名店、手机数码,二、三层是服饰百货、运动童玩,四、五层是餐饮、电影院、健身房,雷同的楼层构造、不变的连锁品牌,如此“复制粘贴”的商场,人们早就逛腻了。 然而,逛商场作为一种无处可去时的最佳消遣活动,每个人都很努力地让这件事变得不那么无趣。 开始享受只逛不买的年轻人,终于发现了:逛商场原来可以有100种取悦自己的方式,而购物只是其中性价比最低的一种。
小样让消费者在购买大容量正装商品前,可以先试用 曾经千篇一律的商场,终于在年轻人的“改造”下,活出了千人千面——大型美食城、“薅羊毛”的好地方、免费“恒温箱”、新款试衣间、朋友聚会的“大型饭堂”、饭后消食的室内“公园”…… 逛商场,谁买谁“交智商税”? 将时针拨回到几年前,热衷买买买的人,相信“野性消费”是一种彰显财富与成功的标签。不少人即使囊中羞涩,也愿意攒几个月的工资,甚至用透支信用卡、借消费贷来换取一份虚荣。 如今,“只逛不买”却变成了一种值得广而告之的消费理念。某种程度上,这大概也算是成功逃出消费主义陷阱的方式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凪的新生活
不只发生在商场, “只逛不买”蔓延到了消费社会的方方面面 商场可以继续逛,但没有需求就绝对不会掏钱;直播还在继续看,但电商的购物节、满减活动,再难轻易撬动年轻人的购买欲。 近年来,一个叫做“不买年”的计划开始悄然流行,强调减少购买、理性消费,“非刚需产品不购买”。 如今在小红书搜索“不买年”,有超过650万篇笔记,不少博主官宣2023年是自己的“不买年”,要将以往在各种购物节、直播间上激情囤货的物品消耗完,在此之前,非必要不买。 尝试过“能不买就不买”的低欲望生活后,不少人纷纷感叹:只要不下馆子、不买衣服、不喝奶茶、不网购、不买房子,原来人活着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2023年努力消耗,不买了! 法国学者安东尼·加卢佐在《制造消费者》一书中,描述过“被制造的消费者”的形象:“现代消费者在意的是一种符号,通过拥有一种东西来建立身份认同感。” “只逛不买”的流行,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戳破了消费主义努力营造的最后一层梦幻泡泡。 如今,“要追求仪式感”“对自己好一点”“成为更好的自己”等消费主义话术已难再奏效。对Z世代而言,别人眼中的标签,根本没有自己的喜好、感受来得重要。 成立于2020年的豆瓣小组“不要买丨消费主义逆行者”,现在已经有超过36万名组员,每天都有人分享自己的“不要买”“拔草”“消费降级”故事。小组简介中,提到了建组的初心和宗旨:“让我们做到:不盲目跟风,不被消费主义裹挟,做消费主义市场的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