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成果鉴定书 成果名称:《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 成果完成单位:宁南县机关幼儿园 鉴定形式:会议鉴定 组织鉴定单位:凉山州教科所、宁南县科技局、宁南县教育局、宁南县教研培训中心 鉴定日期:2007年4月17日 一、主要研究人员名单 序号 姓 名 职务或职称 工作单位 对课题的主要贡献 1 杨洪英 园长 幼儿高级教师 宁南县机关幼儿园 课题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2 冷 静 副园长 幼儿高级教师, 宁南县机关幼儿园 课题指导工作、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的建立 3 曾 玲 教科室主任 幼儿高级教师 宁南县机关幼儿园 课题方案、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编制量表,具体测查、个案分析、活动设计,实施方案 4 朱丽萍 幼儿一级教师 宁南县机关幼儿园 课题工作报告的撰写,编制量表,课题的具体测查、个案分析、活动设计,实施方案 二、提交鉴定的成果目录及附件 1、课题研究档案资料15盒。 2、课题研究方案4份,阶段实施计划6份,阶段性总结3份。 3、教育活动方案80余篇,想象力训练活动70余个。 4、测查量表2个,调查问卷123篇。 5、各种活动观察记录100多篇,个案分析8篇。 6、11套“非专门工具”。 7、《课题研究成果集》、《张开想象的翅膀》。 8、幼儿作品1000多件。 9、家长来信20余篇、家园联系册32本等。 三、课题研究及成果概要说明 本课题从2002年7月开始进行研究, 于2003年被批准为县级课题, 2004年被批准为宁南县科技局重点科技项目。课题以贯彻和实施新《纲要》,探索山区幼儿视觉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具有山区特色、操作性强的幼儿视觉艺术教育内容,挖掘具有本地特色并适合幼儿视觉艺术创作的操作工具、材料,促进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发展和幼儿智慧均衡和加速发展为目标,遵循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合性原则、尊重性原则。把课题研究与幼儿日常活动相结合,在具有本地特色的主题活动教育中,发展幼儿的视觉艺术想象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并把日常研究与全园课题观摩研讨相结合。课题历经四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探索了一套培养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的途径和方法,并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视觉艺术活动模式。 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课题组积累了一套实用、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措施和15种想象力训练方法。 研究措施包括:⑴每日一观。⑵每周两训:每周进行两次想象力训练活动。⑶挖掘、利用本地自然乡土资源,创设了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⑷活动过程运用观察欣赏→想象→思考讨论→创作→作品展示这一流程来进行。⑸采用“丰富感知”的策略,积累丰富幼儿的表象和感知体验。⑹实施“开放性措施”:开放活动区,为孩子们提供自由表现的舞台。⑺活动过程中采用“即时激励法”,关注幼儿的点滴变化。⑻墙饰环境创设体现“美与动”的原则。⑼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物质条件。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与科研同行。⑾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孩子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⑿日常研究与全园课题观摩研讨相结合,研究与推广相结合。 15种想象力训练方法:⑴图形添画法;⑵拼图想象法;⑶逐步扩展想象法;⑷图形组合法;⑸情景想象法;⑹续编想象法;⑺变形想象法;⑻组合想象法;⑼接龙绘画想象法;⑽感觉联想法:a、听觉联想b、嗅觉联想c、味觉联想d、触觉联想;⑾欣赏想象法;⑿“如果”想象法;⒀肢体语言想象法;⒁换位想象法;⒂设疑想象法。 2、创制了11套“非专门工具”:小拖把、玉米芯碾子、竹签笔、竹刀、攀枝花印章、青霉素印章、泡沬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