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我也能发明》教学设计
一、主题分析
这个主题属于考察探究活动,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了解发明、寻找发明、尝试发明,在观察、分析和思考中,了解到发明来源于奇思妙想,并在实践中完善、改进,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层面来分析,三年级求知欲旺盛,对周边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他们活泼好动,想法天马行空没有束缚。但没有足够的知识来支撑学生独立发明,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使用剪刀等简单的工具,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效率。
三、活动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发明无处不在,发明服务于生活。
2.发明来源于奇思妙想,乐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3.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探究发现,体会合作的快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以直接感知引入,通过视频《升降汽车》学生对已有发明的改进有了直观的认识,视频《逃生滑梯》让学生了解确定主题的发明。
2.观察、分析、讨论日常生活中各种用品,进一步了解到发明从无到有和从有到优的两种类型,渗透仿生学发明、改变外形结构等多种常见的发明方法。
3.以探究活动“鸡蛋撞地球”,学生设计制作保护鸡蛋的装置,通过实践测试装置的可行性。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发明,了解发明和在原有基础上的发明。
2.了解发明来源于奇思妙想,用实践验证想法。
3.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实践证明自己的想法,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观察、分析、讨论生活出现发明,了解发明的一般流程;学习和运用发明创造的多种方法,针对发明创造对象进行设计,并在实践中检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五、教学准备
相关视频《升降汽车》《逃生滑梯》。
课件。
带有3个圆的A4纸,每人一张。(学生准备:彩笔)
《鸡蛋撞地球》材料
每组准备:剪刀1把、A4速印纸15张、生鸡蛋若干。
六、教学时间 第?1课时,共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1886年第一辆汽车获得发明专利,一百多年来,汽车数量在迅猛增长,到2017年全球汽车保持量达到10亿。“堵车”这个字,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你有过堵车的经历吗?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堵车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有人就把他的奇思妙想实现了,(视频升降汽车)
师:汽车和升降汽车的发明,刚好就是发明的两个不同的种类。
板书:/
探究新知
师:发明离不开奇思妙想,一个圆你能想到什么?
比比看谁的想法最新奇。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师:生活中的很多发明就来源于这样的奇思妙想.
(出示苍耳)
你认识这种植物吗?
【学生自由发言】
观察苍耳发明出了尼龙粘带。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明。
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奇思妙想我们也有新的发明。
新插排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花盆)
同样,花盆在奇思妙想之后也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学生自由发言】
(公共座椅)【学生自由发言】
发明就是把一个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发明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是特定主题的思考。
特定主题头脑风暴
高楼火灾怎样逃生?
【分组讨论,汇报想法】
师:有位70岁的老爷爷,对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并且付诸于实践。
今天我们也来尝试一个特定主题:鸡蛋撞地球。
分组活动:
1、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保护装置,使鸡蛋从高处落下后保持完好。
2、先提想法再动手实践。
注意事项:
1、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2、完成后整理桌面。
【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实践】
实践验证:
各组的鸡蛋分别从相同的高度撞击地面,打开保护装置,验证结果。
收获与延伸
在本次活动中,有哪些收获。
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
通过实践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总结
把奇思妙想实现需要大量的动手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发明成果,而发明成果也在实践中被我们不断的完善,变成新的发明。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