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数据 > 华东地区 > 研究报告 > 福建长乐外海H区测风塔基础管桩倾覆事件调查报告(综合)2.3DOC

福建长乐外海H区测风塔基础管桩倾覆事件调查报告(综合)2.3DOC

三塑门窗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2116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23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10/29(发布于山东)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福建长乐外海H区测风塔基础管桩倾覆事件调查报告(综合)2.3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福建长乐外海H区测风塔基础管桩倾覆
事件调查报告
根据集团公司领导对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关于长乐H区测风塔基础2号管桩倾覆情况的报告》(三峡闽投发〔2017〕23号)的批示意见,为查明事件真相,优化技术方案,堵塞管理漏洞,积累远海深水区风电场的建设经验,集团公司成立了福建长乐外海H区测风塔基础2号管桩倾覆事件调查组。调查组遵循“实事求是、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原则,开展了事件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现将相关事项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长乐外海H区测风塔基础包含钢管桩4根,呈正方形布置,相邻桩顶相距14.00m,各单桩均按10:1内倾。单根管桩长125.00m,直径2.00m,上部12.00m壁厚36mm,其余部位壁厚27mm,单桩重约175吨,单桩长度超过所有国内已建工程所用单桩长度。基础管桩插入泥面以下70m,其中淤泥30m、沙土40m;泥面以上约55m,其中水深50米,桩头露出海平面约5m。长乐H区测风塔项目水深为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场之最。
长乐外海H区测风塔工程泥面高程-50.5m,土体表层为厚约33m的淤泥质土,承载力差,地质条件差。
长乐外海海况十分恶劣,50年一遇累积频率为1%的设计波高 H1%达12.90m,波浪是整个测风塔结构的主要荷载。
长乐外海H区测风塔项目建设单位为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公司”),施工单位为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建港航局”)承担,监理单位为长江三峡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发展”),设计单位是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院”)。
事件发生前因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评报告、通航安全论证报告等材料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尚未完成,该项目的施工许可尚未办理完成。4月12日晚,长乐外海H区测风塔项目被举报至交通部。次日,福建海事局、平潭海事局要求该项目立即停止施工,并尽快拆除已实施的管桩。
二、事件经过
长乐外海测风塔项目2016年11月开工建设,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完成了组织测风塔基础管桩的生产制造。2017年4月8日,完成了测风塔基础4根管桩的沉桩作业。沉桩完成当日进行夹桩作业时,受风浪影响夹桩框与4根管桩未能焊成一体,后因风浪加剧人员紧急撤离。几天后,再次返回现场时发现夹桩框已消失。此后施工单位多次尝试夹桩,但此时管桩已偏离初始位置,夹桩一直未能成功。4月29日,施工单位巡视检查时发现2#管桩已倾覆,6月6日发现1#管桩也已倾覆。具体情况如下:
(一)沉桩过程
中铁建港航局通过“铁建桩01”号打桩船的IHC2-600型液压锤对长乐H区测风塔基础4根管桩进行沉桩作业,具体为:
3月30日1时45分至6时40分期间完成3#桩沉桩,沉桩历时4小时55分,在桩身读尺91-109m段出现了溜桩。
4月5日18时40分至22时期间完成1#桩沉桩,沉桩历时3小时20分钟,在桩身读尺97-114m段出现了溜桩。
4月6日15时55分至16时35分期间完成了2#桩沉桩,沉桩历时40分钟,在桩身读尺98-113m段出现了溜桩。
4月8日9时55分至13时47分期间完成了4#桩沉桩,沉桩历时3小时52分钟,在桩身读尺95-112m段出现了溜桩。
(二)夹桩作业
2017年4月8日14时4根管桩沉桩完毕后,施工单位开始进行夹桩作业。在成功安装夹桩框后,按照拟定工序开始进行夹桩框与管桩的焊接作业。因夹桩框与管桩的间隙较大且持续遭受了风浪影响,作业人员进行了多次尝试,夹桩框始终无法与4根管桩焊成一体。后因风浪加剧,作业人员于当晚撤离。
4月15日6时,作业人员返回现场时4根管桩尚在,但夹桩框已消失,并在桩身发现明显的刮擦痕迹。初步判断,夹桩框已整体滑落至管桩第一吊耳处(约水下11m处),见图1。
图1 4月15日夹桩框消失
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