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成都朗诗提报
Landsea Chengdu promotion full report
“非典”时期 对症下药
朗诗·熙华府2018年度传播思考
细数2017成都楼市怪现状
路人说——
“城南边边上那个拖了几年的烂尾楼都抢光了。”
购房者说——
“您帮忙打听打听,那XX家的房子到底还有没有啊?”
开发商说——
“推售节奏?没这种东西,价格批不上去,售楼部先关了再说吧!”
广告公司说——
“开盘前要动静小,卖完了也憋着?那我们广告公司干啥呀?”
由于2017成都楼市的全线飘红
一切“传统规则”似乎都不作数了
对购房者来说,买房要用抢的
对开发商来说,房子要先屯着
对广告公司来说,广告要做还要保持低调
放到过去任何一年,这事儿听上去都有点太过疯狂了
然而,疯狂的市场至今还没看到有任何衰减的迹象
所以广告到底还要不要做?
怎么做?
政策变幻莫测,推售节点遥遥无期
非典型性时期,按部就班的传统打法处处受限
是时候拿回一点主动权了
「 2017年10月13日,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第四期年度报告发布,朗诗绿色地产成为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第一名,全行业排名二十二。」
如果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排名的重要性
可以看一下和朗诗同时位列前30的其他品牌
毫不夸张地说
这是一个保守估计能足足吹3-5年的荣誉
而市场对此一无所知
明明可以依靠品牌光芒
却偏偏要靠实力?
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
无论是针对熙华府那堆【不愁卖】的住宅
还是【相对难啃】的公寓
亦或朗诗在卖的其他项目及即将亮相的公寓产品
明明可以在品牌光芒下走捷径,却偏偏要靠实力?!
从营销角度看,这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
因此,在解决明年房子怎么卖的问题之前
先来解决一点历史遗留问题
2010年,朗诗·绿色街区首次入蓉
携带着初代科技房和勃勃雄心,誓要为成都楼市注入一股清流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外观不够时尚、物业费高、维护费高、总价偏高……
显然,7年前的成都市场在为科技(或者说健康)买单这件事上显得有些不情不愿
减配最终成为向市场妥协的出路
到2014年的西溪里、2016的南门绿郡
依旧在说地段,地段,地段
朗诗除了是个修房子的以外还是个啥?
没人说得清
2017年,朗诗TOP级【熙华府系】入驻大源
不减配,不妥协,在最好的地段,最做好的产品
代表朗诗,绝对底气十足
然而,被疯狂的市场打了个措手不及
和成都市场最具知名度的几家品牌相比
万科稳扎稳打成都十年,地产界大佬的形象相当稳固
龙湖以改善物业遍地开花,品质吸纳大量忠诚粉丝
保利以198大盘开局,央企实力深入人心
朗诗呢?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确是能打的
起步南京,深耕长三角数年,市场买单是基于多年的口碑积累和居住认知的再教育
只看这两个字就想让成都买单,有困难,能理解
但是,7年前情有可原的事放到今天就另当别论了
成都的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糟
成都人的健康意识在逐渐苏醒
成都人的危机感空前绝后地强烈
今天的成都,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朗诗
而朗诗自身却还在缄默不语???
就像人们提到国产会想到华为
提到性价比会想到小米
提到广告会想到杜蕾斯
真正成功的品牌不是让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而是让人知道你在某一领域是佼佼者
朗诗,正是这样一个佼佼者
放眼全城乃至全国的地产品牌
没有谁在科技房领域比朗诗更有发言权
如果成都人想要在雾霾蔽日的世界里寻求一个理想归属
对象只能必须是朗诗
目标明确
只待敲打
成都是全中国最具包容性的城市之一
居住在成都的人亦然
他们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
前提是,得让他们知道到底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