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医疗保障蓝皮书
中国城镇职工职业性医疗福利发展报告
乔庆梅
*
摘 要: 我国的职业福利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保障和国家保障, 职
业性医疗福利则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
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促使职业性医疗福利逐
渐回归其职业福利的本位。 本报告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以
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为研究对象, 归纳了我
国职业性医疗福利的发展脉络、 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
合理化发展职业性医疗福利的方向。 研究发现, 我国职业性医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复旦大学下载使用
福利存在着福利职能与基本医疗保障重合度高、 职业性医疗福利
的受益群体面过窄、 精细化落地措施不足等问题; 关于职业性医
疗福利发展的方向, 提出在合理化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基础
上, 应通过诸如税收优惠等政策, 促进职业性医疗福利回归其单
位自主性, 实现职业性医疗福利与基本医疗保障的有机协调, 并
促进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 医疗保障 职业性医疗福利 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 公务员医
疗补助
职业福利是企业单位在工资和社会保险之外 为职工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和福利项目 具有补偿性 均等性 集体性以及差别性等特征 职业福利
, 、 、 。
乔庆梅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伤保障与医疗保障
* , , 。
021 中国城镇职工职业性医疗福利发展报告
对满足劳动者发展和福利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的职
,
业福利主要体现为劳动保障和国家保障 即彼时的国家保障和劳动保障是依托于职业福利而实施的 无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费医疗还是国营企业的劳保医疗 均与劳动者的工作单位和职业密切相关 甚至 当时的职业福利
, 。 ,
不但惠及劳动者本人 而且也使家人受益 因此 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职业
, 。 , ,
福利实质上与社会保障融合成了同一制度 同一体系 职业福利几乎承担了
、 ,
基本社会保障的所有职能 这种方式虽然较好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但也使
,
职业福利异化 二者分责不清 社会化保障未得到充分发展 市场经济时
, , 。
期 以责任分担和社会统筹为特征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职业福利和社会保
, ,
障基本功能逐渐剥离 职业福利逐渐回归其本质属性并逐步发展 面向未
, ;
来 如何进一步规范职业福利发展仍是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 。
一 我国职业性医疗福利的建立与发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复旦大学下载使用
职业性医疗福利可以泛指所有因职业身份而产生的医疗福利 从这一意义上讲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制度 都是与职业身份密
, ,
切相关的医疗福利 从福利内容上讲 职业性医疗福利还包括诸如用人单位
; ,
给职工提供的健康体检等福利形式 目前 我国实质上减轻员工医疗费负担
,
的福利形式主要包括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 故根据研究需要 本
,
报告仅关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后建立起来的独立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之外 与职业身份相关的医疗福利 主要包括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
、 ,
员医疗补助企业职工补充医疗和公务员医疗补助既是补充医疗保障的主要形式 又具有典型的职业福利性质 二者是伴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而建立和发展的 在有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顶层规划中 职业性医疗福利均是以多层
,
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出现的 如 年 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
2020 2 , 、
布的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明确提出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
《 》
体系发展 完善和规范公务员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补充保障的发121 医疗保障蓝皮书
展 年 月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2021 3 《
年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 年要实现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 2035 》 , 2035
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
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是我国职业性医疗福利的主要项目之一 中华
《
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五条明确 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
》 “
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 这是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法定依据
”, 。 1 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建立与发展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保障对象为企业职工 有典型的身份特征 福利
, ,
内容主要是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额度 封顶线 的医疗费支出 资金来
( ) ,
源主要是企业福利基金或企业缴费的商业团体医疗保险 具有典型的职业福利性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萌芽与建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复旦大学下载使用年
(1) (1993 ~ 1998 )
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是伴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而开始的
1993
年 月 劳动部关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 劳部发 10 《 》(
号 指出 用人单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为职工建
〔1993〕 263 ) ,“ ,
立补充医疗保险 并赋予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自主权 年 中
”, 。 1997 ,《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发 号 指出
》( 〔 1997〕 3 )
九五 期间 基本建立起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积极发展多种形
“‘ ’ , ,
式的补充医疗保险 再次将补充医疗保险纳入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
中 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 职业性医疗福利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改革而开始萌芽 这也意味着 作为劳动者福利保障的主要责任方之一 企
, ,
业在承担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责任的同时 开始承担提高劳动者医疗福利之责随着国家规划和政策出台 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 部分地区
, ,
开始了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尝试 如厦门市 在 年 月城镇职工
, 1997 7
基本医疗保险启动伊始 就在全国首创了补充医疗保险 采取 政府主导
, , “ 、 221 中国城镇职工职业性医疗福利发展报告
市场化运作 的方式 由社保经办机构向太平洋保险公司为城镇职工基本
” ,
医疗保险参保人投保补充医疗保险 这一补充医疗保险虽然投保主体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而非企业 但覆盖人群明确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在职职工 既与职业身份密切相关 又体现出保障的福利性
, , 。
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快速发展 年
(2) (1998 ~ 2009 )
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快速发展是伴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的全面改革而推进的 年 月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1998 12 《
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 号 提出 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业职
》( 〔1998〕 44 ) ,“
工现有的医疗消费水平 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 作为过渡措施 允
, , ,
许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政策方
”,
向 同时明确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 以内的部分 从职工福
; “ 4% ,
利费中列支 福利费不足列支的部分 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
, , ”。
为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复旦大学下载使用。
随着国家政策明确 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在各地相继落地 如成都市
, 。
于 年 月 日起施行了 职工门诊补充医疗保险实施办法 成为全国 2000 6 1 《 》,
首个由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颁行的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规章 年 月上海
2000 10
市颁布 关于促进本市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的指导意见 明确上海市补充
《 》,
医疗保险包括单位内部组织开展的职工医疗互助互济 总工会组织开展的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 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医保险种等 补充医疗保险基金
、 ;
从单位福利经费 工会经费 个人缴费等多渠道筹措 原医疗水平较高 福
、 、 ; 、
利经费不足的单位 可提取不超过工资总额 的费用 作为补充医疗保险
, 2% ,
基金 再如吉林省 年制定了 吉林省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指导意
, 2000 《
见 重要原则是 保证原有医疗待遇较高企业职工的医疗待遇不下降
》, “ ”;①
并明确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由企业 单位 或行业管理 保险基金经由社会
( ) ,
保险经办机构按不同标准记入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后 剩余基金可用于支
,
刘运策 王丽 我省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指导意见出台 吉林日报 年 月
① 、 :《 》, 《 》 2000 12
日第 版 25 A2 。
321 医疗保障蓝皮书
付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以内且个人账户资金不足以支付的需由个人负担的医疗
费 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等 陕西省于
、 。 2001
年 月相继颁布 陕西省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补助暂行办法 和 陕西省城镇 9 《 》 《
职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 以适应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需要 可
》, 。
以看出 就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这一职业性医疗福利而言 中央政策和地
, ,
方政策均充分考虑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可能为企业职工医疗福利带来的
影响 既有利益格局被打破和福利刚性需求必然要求新的政策予以弥补
, 。
与高灵活性要求相适应 实践中由企业作为参保人的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则赋予了单位较强的自主性 不同企业参与投保的保险产品 不同保险企业
, 、
提供的保障内容和服务均具有较大的差别 如南京纺织产业集团于 年
2001
月自行出台了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试行办法 按在职职工每月 元或 元 6 , 5 10 、
退休职工每月 元或 元的标准由企业代替职工缴纳补充医疗保险费 若 10 20 ,
职工一个自然年度内罹患规定范围内的恶性肿瘤 冠心病等重疾且自付部分超过补充医疗保险起付线时 最高可获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复旦大学下载使用的报销 首旅集团通过投保
, 75% 。
商业保险 于 年与中国平安保险签署了 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协议
, 2002 《 》,
由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为其 多名员工提供包括小额门急诊保险 统筹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