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寿险营销领域颠覆性思维
管理资源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又是一年辞旧迎新。
回顾这些年,我们都会不约而同感受到这个世界越来越快的步伐。无论是整个世界还是寿险行业,都正面临着一个变革的时代。 一、为什么要对绩优人员进行培训? 传统的思维认为:绩优人员不需要培养,对他们只要做方案激励就行了。但我恰恰认为在培养绩优人员的资源投入上,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是一种高性价比的行为。作为团队管理者,大家必须要建立一个重要认知: 所谓“绩优人员的垂直成长”就是指一个业务员原来的业绩已经很高了,但还能实现大幅度的成长。比如去年做50万标保的业务员,今年能让他做100万甚至更高。你敢不敢这样想呢?
大家一定要明白,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如果你不具备“革命性”“颠覆性”的思维,你是很难做到推动绩优人员垂直成长的。你只有先具备这样的思维,然后才可能做得到。 很多人之所以对“绩优人员培养”存在认知误区,就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清楚绩优人员的成长空间究竟有多大。 比如,下面两个业务员,你觉得谁的成长空间更大?谁更值得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辅导? A. 往年只能做1万标保,假如他成长300%,今年可以做3万标保;
B. 往年能做100万标保,假如他成长300%,今年可以做300万标保。 事实上,很多时候,绩优人员会比普通业务员以更快的速度成长。
因为他们基础更好,悟性更高,他们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已经和高端客户相匹配了,只要稍加点拨,就能实现大的突破,带来绩效的垂直成长。 就像让一位富豪的财富从一千万变成三千万往往比让一名贫困者的存款从一万到三万更容易一样。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却都在A身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资源。总是在搞“破零班”,总是去关注、督促那些不来出勤,没有业绩的业务人员;但是从不肯在绩优人员、百万精英身上下功夫,让他们成长为千万精英,甚至是亿元精英。
作为团队管理者,你必须颠覆这个传统的认知,才能真正认识到绩优人员培养能给你带来多大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团队长说,谁的团队有几百人,谁的团队有几千人…..好像是哪个团队人数多,这个团队长就更厉害。
这种“把团队人数作为衡量团队竞争力的指标”也是一种认知误区。
实际上,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精英的竞争。精英是什么?精英是先知先觉者,先知先觉者才能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比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是各国精英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各国乞丐之间的竞争。乞丐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都是衣衫褴褛,靠乞讨为生。但是各国的精英,在数量和质量上就有一定的不同。有些国家每年都有好几个国际奖项的得主,而有些国家好些年也没有一个,这才是差距。 同样的道理,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精英之间的竞争。在寿险行业,绩优人员的数量就相当于经典建筑物的建筑面积,绩优人员的质量就相当于这个建筑物每平方米的单价。所以,那些“百亿级别”的建筑物,就是那种面积又大、单价又高的建筑物。一个团队绩优的数量越多、产能越高,这个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 绩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团队专业化水平的“风向标”,是一个团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为什么90%以上的培训都是资源的浪费?
我们保险业对培训是非常重视的。可以说每家保险公司对于培训都是重金投入,像国内前几名的寿险公司,每年都会花十几亿甚至几十亿来做培训。然而,绝大部分的培训并没有在实际上带来业绩的有效提升。 。。。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