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优势分析 总结项目之“最” 武汉最早的国际化社区 从近现代的,
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就在这里体现了完美的融合
因为昙华林
我们得以重新审视
前人与世界相容的胆略与能力
也重新理解了
武汉何以在开放之后短短的50年
就“驾乎津门、直逼沪上”
国际氛围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武汉国际化都市,包容性,洋气,潮流依旧
1861年武汉开埠后
武昌是中华文明应战世界的前沿
武昌城作为“华界”
昙华林是武汉最早的国际化社区
坐拥美国、英国、瑞典、意大利四国的教区
在中国政府管辖的区域里,天主教、基督教
他们的教堂、医院、学校、育婴堂和住宅与中国人比邻而居。 最能探究武汉近现代史的地方 甲午战争唯一幸存者翁守谦定居于昙华林安度晚年
昙华林胭脂巷里,武昌起义联合大会发起,摇起武昌起义军旗,也是后来的中华民国国旗。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设立于昙华林——厅长郭沫若
日知会:武昌早期先进革命团体。
陈独秀、李大钊于此讲学,董必武、陈潭秋于此,创立了武汉第一个中共组织
正在昙华林文华书院教授英语的严家麟,组织了60个16岁以下的男孩。他们是“中国童子军”第一支队。
2003年3月17日,长江日报《黄鹤楼》副刊以整版篇幅刊发了
《昙华林,一部活的近代史书》
昙华林:武汉近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武汉开埠以来的文化历程。
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这里都有过不可忘记的辉煌。 中国童子军 武汉书香名流汇集最多的地方 明清时期:当时位于花园山西麓的太平试馆巷仅有85米长。这里用来接待全省70个州县来省城会试的秀才。
现如今中考日,昙华林一样热闹非凡
近代中国第一座图书馆 公书林 文化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史载第一任校长-石瑛定居于此
第一所私立大学 私立中华大学
陈独秀-武昌昙华林文化大学发表演讲
国学大师-黄侃
康有为在武昌美术专门学习大门提匾“武昌美专”
钱钟书之父-国学大师钱基博定居朴园
华中科技大学建校创始人之一:张培刚
现在:桂希恩出生于昙华林,2003年获得预防艾滋的国际最高奖项“贝利、马丁”奖
52栋优保建筑,见证无数时代名流 $ 武汉最具文艺气息的地方 李汉三 雕塑工作室 汉绣大师找到关门弟子
杨小婷 邓一光工作室、徐世鸣艺术馆、云架桥画派、哥图画室、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等云集于此。
昙华林网红店“融园”、“大水的店”、香黛宫艺术馆、斗记茶叙、青韵集汉服体验馆、晨曦艺术馆等等网红文化艺术主题店铺。 武昌最有代表性的真实生活样本 昙华林让人感动的,不是宏大的历史、不是成规模的文化产业、也不是高端的商业街、不是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而是尊重历史街区中原生态的城市生活。
街边打麻将的老人、教堂里用武汉话唱赞美诗的信众、清晨崇真堂十字架上的朝阳、粮道街的油饼包烧麦……
昙华林是武昌触手可及的真实生活 昙华林
国际化、书香名流、文化、艺术、历史底蕴、武昌生活样本……
有太多头衔可以形容昙华林
那么什么样的定位
可以囊括昙华林所有的特点与优势? 昙华林定位:
武汉最有格调的文化圣地 提出问题 项目问题分析 昙华林最初是怎么火的? 2007年 Drea City悄然开在街边
2009年 大水的店、绘吧、昙华青年、李小姐的花心茶坊等小店
赋予昙华林文艺生活的标签
2011-2012年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
街巷间的烟火气与青春气息相融
文艺、小资的慢生活
让昙华林宛如世外桃源
令无数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