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专题论文 > 其他论文 > MBA毕业论文_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与司法互动研究DOC

MBA毕业论文_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与司法互动研究DOC

资料大小:256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1/8/19(发布于山东)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要 诉讼和审判,仿佛是一块拥有无限魔力的磁石,牢牢地吸引着舆论的目光。古希腊的悲 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说,“无论被告是小偷还是君王,无论法官是天使还是恶魔,诉讼和审判, 这些被人们尊崇的神圣仪式,始终供奉着一个崇高的理想:人,应当在实施报复和惩罚之前, 让深思熟虑凌驾于冲动和直觉之上” 1 。但司法公正,却常常与人们内心深处“惩罚报应有 罪者”的渴望所冲突。冲突与融合,构成了司法和舆论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旋律。 本研究从舆论和司法的最基本概念入手,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并结合十余年 来中国司法案例实践,分析舆论和司法的共处之道。通过阐释舆论与司法的“中国情境”“中 国模式”,探寻实现两者良性动态平衡的可能路径。本研究兼顾司法和舆论两个角度,重点 是新媒体舆论对司法活动造成的影响。这种立论的出发点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社会舆论和 司法矛盾冲突的主要方面,体现为司法活动的“自留地”经常性地被舆论,特别是新媒体舆 论肆意“侵入”,原有司法体系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受到了挑战。研究最后从完善司法制度体 系、加强舆论有效应对两个角度,同时提出改进的具体举措。 研究发现,舆论和司法根本上是异质的。舆论是朴素的、热情的、直观的、煽情的,而 司法是智慧的、冷静的、理性的、克制的。舆论和司法的差异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 哲学基因。但同时,舆论和司法又具有辨证统一性,它们都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公序 良俗作为重要价值目标。差异和统一并存,注定了舆论和司法,必须在动态运行中实现此消 彼长的平衡。研究发现,舆论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客观社会存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司法都会产生影响。舆论本质上又是一种社会评价,有客观内容,更有主观的意思表示。舆 论具有周期性的规律,大体可以分为发生期、扩散期和消亡期等三个阶段。换言之,舆论即 使不加干涉,也会随着人们关注兴趣的下降而逐渐消退。舆论还具有某种“波”的物理特性, 同一起案件由于多个舆论炒作点的存在,会形成多波段叠加影响的态势,进而对司法审判活 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舆论的形成存在三段式的运作机制,可归纳为“意见—表达—集聚”的模式。 只有经过了三段式的运行,社会普通群体的意见才能成为真正的舆论。在传统媒体时代,社 会普通群体受制于表达技术限制,难以快速、方便地将意见和观点形成舆论。于是,媒体人 往往成为舆论的把关人和代言人,“新闻界”也常常被代称为“舆论界”。这种凭借技术条 件而获得的把关和代言地位,本质上是一种“表达技术”垄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其说 是给底层公民实现“赋权”,毋宁说是打破了媒体从业者对“表达技术”的垄断。需要特别 指出的是,新媒体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并不能完全代表舆论,社会中 依然存在着“沉默的大多数”。此外,即使在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下,也并不意味着绝对的表 达自由,仍无法摆脱寡头型的“话语权垄断”。在未触及寡头运营商,比如新浪微博、腾讯 微信运营商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公民意见表达的渠道似乎要远比之前要畅通,但是一旦涉及 利益冲突或者受到某种行政指令的压力,传统媒体话语垄断的那套做法亦会毫不犹豫地被新 媒体运营商所采取。 在现实社会中,司法活动会受到多种力量的影响和干扰,而舆论只是其中的一种。舆论 还受到来自于权力、暴力、人情等因素的干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法治社会的不断 进步,权力、暴力、人情等非理性因素和力量对司法的影响行为将会受到进一步遏制。但舆 1 语见于古希腊著名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斯》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厄默尼德》。[古希腊] Aeschylus.The Oresteia Trilogy: Agamemnon the LibationBearers and the Furies[M],Dover Publications,1996.4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VI 论却始终能够打着“道德”旗号,大张旗鼓地干预司法活动的进行。新媒体的发展,给舆论 仿佛插上了有力的影响力翅膀,一下子超越了其他三种因素的干扰作用。 实证研究表明,相比民事、行政案件,刑事案件更加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特别是包含 暴力、金钱、权力、名誉、地位、性等标签的刑事案件更加容易被舆论关注,甚至最终形成 舆论审判。大量的伦理反差、身份反差、价值反差都会刺激并加速舆论形成。从个案情况看, 容易被舆论关注,容易形成舆论审判的案件一般具有以下要素:一是舆论介入较早,多以全 程参与,首曝形式以新媒体的为主,有可能是媒体主动为之,也可能是官方爆料。二是在官 方缺乏正确的舆情应对策略。具体表现在信息公开的时机没有规划选择,信息发布的颗粒度 粗细不一,信息发布的内容不够客观平实。三是案件本身容易引发形成多热点态势,从一起 案件推及其他的社会案和社会矛盾。比如,动拆迁案牵出了反腐败。 研究认为,在中国当前社会,舆论不仅影响司法,也在实践中对社会制度,尤其是司法 制度产生影响和变革。在个案中,舆论能够形成社会公众认可的意见去影响法官个体。作为 生活在现实生活的普通人,法官难免会受到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影响。在 个案中,舆论还会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与上层的官方舆论建立联系,通过权力对司法进行干 预,最终实现舆论改变司法结果、改革司法制度的效果。总之,权力因素仍然是中国当前社 会舆论的“亲密伙伴”。舆论改变了司法,本质还是权力干预了司法。这是舆论人治的一面。 研究认为,新媒体对司法和舆论到底带来了巨大改变。一方面是司法机关主动适应新媒 体的形式,依托新媒体的工具进行信息公开、司法执行、法治宣传。另一方面是新媒体发展 对司法制度的潜在影响,主要是从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如及时、公开、参与、个性和 分享的五大特征,对司法制度产生的内在改变需求。内在的改变,迫使传统的司法体制必须 跟上新媒体发展节奏和脚步。 研究认为,决定将来中国司法制度走向的是三种力量。三种力量分别是,中国司法历史 传统、现实司法基础以及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其中,司法历史传统是根植于内心 深处的“基因”,一起案件发生,人们会在第一时间自然地将司法传统流露于舆论之中。现 实的司法治理体系,是可以依靠的“肌肉和血液”,所有的制度改革都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未来的互联网(新媒体)来自于社会未来的发展需求。舆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风向 标。这种先导性的影响,将对司法制度的变革带来极其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诞生,对司法 和舆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也是本论文的重点所在。在历史,舆论等同于司法。 在现实,司法约束着舆论,也被舆论所影响。话语权不断分散,舆论将无法被控制在少数人 手里。在未来,舆论将超越司法和社会制度,而司法制度也会寻找到与舆论新的平衡之道。 关键词: 新媒体 舆论 司法 关系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1 1.1.1 选题缘起……………………………………………………………………………1 1.1.2 选题意义……………………………………………………………………………1 1.2 文献回顾…………………………………………………………………………………2 1.3 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4 1.4 篇章安排…………………………………………………………………………………5 1.5 研究方法………………………………………………………………………………… 5 1.5.1 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5 1.5.2 比较研究方法………………………………………………………………………6 1.5.3 实证研究方法………………………………………………………………………6 1.5.4 概念分析方法………………………………………………………………………6 第二章 基本理论研究 …………7 2.1 舆论和司法的概念界定…7 2.1.1 舆论的定义、特征和构成……7 2.1.2 司法的定义、特征和构成……9 2.1.3 相邻概念辨析…… 10 2.2 舆论和司法的辩证统一……12 2.2.1 舆论和司法静态关系…… 12 2.2.2 舆论和司法动态关系…… 13 第三章 从具象角度看舆论和司法的演进历史………………………………………………16 3.1 舆论和司法的历史脉络…… 16 3.1.1 法律源于神意,舆论是神意的重要组成… 17 3.1.2 舆论传播司法,经典司法案例源远流长… 17 3.1.3 司法制约舆论,舆论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17 3.1.4 舆论催生传统,传统映射舆论核心取向… 18 3.2 舆论和司法的冲突平衡…… 20 3.2.1 冲突的外化具象……… 20 3.2.2 冲突的价值隐喻……… 27 3.3.3 冲突的平衡实现……… 30 第四章 从十二年真实案例管窥舆论和司法的现状……33 4.1 研究设计……………………………………………………………………………… 33 4.1.1 研究方法………………………………………………………………………… 33 4.1.2 样本选择………………………………………………………………………… 33 4.1.3 变量选取………………………………………………………………………… 34 4.1.4 编码过程、分析单位与信度… 35 4.2 舆论关注案件的特征分析… 36 4.2.1 案例基本情况…………………………………………………………………… 36 4.2.2 舆情传播特征…………………………………………………………………… 41 4.2.3 官方信息公开…………………………………………………………………… 44 4.2.4 舆论司法互动…………………………………………………………………… 46 第五章 舆论和司法面临迥异的路径转换 …………………………………………………50 5.1 舆论进入新媒体时代:从“专业化”转向“大众化”…………………………… 50 5.1.1 新媒体的定义和分类…………………………………………………………… 50 5.1.2 新媒体的历史、特征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