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技研论文 > 研发技术论文 > MBA论文_开放式创新_非正式关系_市场动荡性和商业模式设计的作用机制研究DOC

MBA论文_开放式创新_非正式关系_市场动荡性和商业模式设计的作用机制研究DOC

zhengqi***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4580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2/26(发布于广东)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要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这一新兴的创新方式引
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并逐渐成为创新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开放式
创新起源于业界的实际需求。由于快消品行业对新产品的巨大需求,作为行业的
龙头企业,宝洁公司建立了强大坚实的研发团队(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在90年代末,就拥有超过6500名科学研究人员、29000项专利,并以
平均每天8项注册专利的速度持续增加,平均每年有5百万美元的研发预算。然
而,其技术成果只有不到10%被用在新产品上,并且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消费
者满意度急剧下降。在2000年,CEO Lafley将传统的“R&D”改组为“Connect
and Development,旨在用更有效率的方式连接外部的人和技术。于此同时,宝
洁公司还成立了技术交易部门:用以将企业存留的暂未使用的专利技术通过授
权、转让、租赁等方式,实现外部商业化。仅仅2年的时间,这种新兴的创新方
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给宝洁公司带来了 10倍的投资回报率。甚至,转变了宝
洁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原先的集中控制式逐步变为全球化的网络视角,以开放的
态度面对所有的可能性

针对这一新兴的创新现象,Herry Chesbrough于2003年首次提出了 “开放
式创新”这一概念,随后引发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简单来说,不同于传统的企
业内部创新,开放式创新重在打破企业边界、幵放创新过程。开放式创新通常有
两种类型:(1)内向型(inbound),企业通过外部主体,如供应商、消费者、
投资机构、研宄机构等,吸收知识信息,积累丰富的创新知识,从而提高创新能
力,加快创新进程;(2)外向型(outbound),企业通过如转让专利、出售二次
开发权等方式,将其未使用的创新成果在不同市场进行商业化,提高创新的获利
机会。基于创新价值的创造主体并不一定等同于价值实现主体这一基本思想,企
业开始走向开放创新的过程,采取内向型、外向型、或者二者兼有的开放策略

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创新所必需
的知识信息可以来源于不同的外界主体,而且这些知识信息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
是不可替代的。企业的创新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
以实现跨时间、跨地点的合作,全球化背景下的分工细化,市场上日益活跃的专
业服务机构如投资公司、咨询公司,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更替发展,种种改变使
得有用的知识信息分散在外界,而外包、众筹、跨界合作等开放式创新成了趋势

其次,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界主体的交互是非常灵活的。通过tT破企
业边界约束,开放式创新使得有用的知识信息可以自由地在企业内外流动,企业
得以最大化地利用内外部资源,从而实现创新价值。开放式创新以价值实现为导mm
向,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拘泥于价值创造的细节,从而重新设计规划创新
活动,以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到开放过程中,如内向型、外向型、或是两者兼有的
混合型。最后,由于开放过程中不确定的形式以及多样化的主体,企业缺乏一个
严格的规范或者法律性的合同去统一地处理与外界的关系

为了突出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必要性,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开放式创新对企业
创新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对新产品开发的结果影响。比如内向型创新可以促进新
产品的研发(Cruz-Gonz幻ez et al., 2015 )、加强项目的新颖性(Hsieh and Tidd,
2012)、提高企业创新的成功率(Leiponen and Helfat, 2010);外向型创新可以通
过技术转让、专利授权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收益以及重要的战略资源(Lichtenthaler,
2010),从而提高企业新产品绩效(Lichtenthaler, 2015)。然而,不少近期的研宄
表明,开放式创新的创新绩效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企业在开放过程中获利
程度大大不同。例如,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两种策略(深入型和广泛型)带来的创
新绩效不仅是不同的,有些结果甚至是矛盾的。此外,除了应该了解采用开放式
创新的内在动机,企业更应该清楚地知道如何去实施开放式创新,但现有研究却
较少地关注这一部分。从资源角度出发,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受制于外部资源的
丰富性和可利用性(Garrigae/a/.,2013),同时也受制于内部组织的对外部资源
的吸收和转化能力(Ferreras-M6ndeze/a/., 2015;Tzokase/a/., 2015)。从网络角
度出发,为了实施开放式创新,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去维护与外界主体的
多样化关系,如正式的合同关系(Chesbrough et al., 2014; Laursen and Salter,
2014)。然而,考虑到开放式创新灵活性以及非合同性的特点,企业与外界主体
的非正式关系,作为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却极少被现有关注到

为弥补以上提到的研究不足,本论文旨在研究以下两个主要的研究问题:
(1)企业的非正式关系是如何促进两种类型的开放式创新以及企业外部市
场的动荡性如何调节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2)在实施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后,企业应该如何调整其商业模式设计以匹配不
同类型的开放策略,从而影响新产品的开发速度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及网络视角,本论文的第一个研究关注企业如何实施开
放式创新。具体而言,我们考虑了企业的非正式关系(informa丨ties)与两种幵放
式创新(内向型和外向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探索了外部市场的动荡性如何影
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开放式创新前因变量研宄中,从资源的视角出发,
企业采取开放式创新,主要是源于外部可用的、丰富多样的知识(Garrigae/d,
2013)。从网络视角出发,企业需要采取具体的方式去连接外部主体,并获取有
用的资源。通常有两种连接方式:正式的合同关系以及非正式的非股权关系
(Giannopoulou e/fl/., 2010)。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组织间的正式关系,如带有
II
mm
约束条款性的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等。然而,对于组织间的非正式关系的研
究,少之又少。在创新领域中,企业的非正式关系,即管理者与外部主体间的私
人关系,通常被看作是资源流动、知识分享以及机会探索利用的重要渠道(Shu e/
a/., 2012)。基于此,我们系统性地引入了三种非正式关系,即企业管理者与商业
伙伴、政府部门、以及研究机构的私人关系,并假设这三种关系均是促进开放式
创新的重要动力。此外,研宄表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如市场以及技术的波
动,会影响创新的绩效。所以,我们进一步地探索了市场动荡性,即企业所在市
场的变化速度和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对企业的非正式关系在开放式创新中的作用
影响。此研究问卷调查了来自中国中东部18个城市的260家企业的中高层管理
者,利用分层逐步回归方法(stepwis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来验证假设的研究
模型。我们的结果指出,企业的三种非正式关系(与商业伙伴、政府部门、研究
机构)均能显著地提高企业的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然而只有企业与商业伙伴的非
正式关系能显著地促进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于此同时,动荡的市场环境可以显著
地增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非正式关系对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影响,但却显著地
削弱了企业与商业伙伴的非正式关系对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由于我们的
研究模型中同时包含了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考虑到潜在的内生性问题,
即企业的两种开放式创新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我们进一步地做了稳健性检验。通
过釆用了似不相关回归(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方法,并在STATA里重
新进行了假设检验,得到了与之前研究一致的结论,进一步地证明了研宄结果的
稳健性

基于结构配置的视角,本论文的第二个研究关注于企业如何设计商业模式以
匹配不同的开放式创新策略,从而影响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企业的新产品开发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PD),因在提供竞争差异性、开拓新兴市场、建立进
入壁垒等方面的作用,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Ceccagnoli,2009)

新产品开发速度(NPD speed),作为决定企业新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旨在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价值(Sheng et al 2012; Stale and
Hout, 1990. p.31)0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作为开放式创新的首要部分,着眼于企业
如何撬动外部资源、加以利用,从而加速促进内部创新。尽管内向型开放式创新
一直被认为可以给企业新产品开发带来各种好处,但事实上,现有的研究表明不
同的企业从不同的开放策略中获益程度大不相同。比如,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两
.
种策略,广泛型(breadth)和深入型(depth)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的结果就不
尽相同(Ferreras-M6ndez et al., 2015; Cruz-Gonzalez et al., 2015; Laursen and Salter,
2006)。本研宄认为,企业是否能有效吸收、整合和利用外部信息资源是影响内
向型开放创新对新产品幵发结果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business
in
iif
model design),反映了一个企业关于如何与外界主体进行交易的内在商业逻辑,
代表了一个企业创造、传递、以及获取价值的主要方式。面对开放式创新,尤其
是不同的开放模式,企业应该及时调整商业模式设计,以适应、辅助、促进外部
知识信息的内向化流动。具体而言,我们引入了两种商业模式设计,效率型
(efficient)和新颖型(novel),提出,这两种商业模式设计应与两种开放策略相
互匹配,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进程。具体而言,效率型商业模式
设计重在减少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更适合企业与少量的外部主体进行深入
的合作;而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重在产生新的交易方式,更适合企业与多样化的
外部主体进行一般的广泛合作。基于对中国中东部26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我们
利用分层逐步回归方法来验证假设的研宄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了两种内向型开放
策略,广泛型和深入型均能显著地提高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速度。然而,这两种策
略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正向影响却是有限的。在效率型商业模式设计下,深入型
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正向影响会被显著地放大增强,而广泛型对新产品开发速度
的影响却会被显著地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