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卷首语 制造商给力房地产 一个有趣的沉重的令业界同仁倍感困惑的话题终于还是摆上了台面:全民盖楼——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 摇身一变成为地产商。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全民炒楼。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制造商给力 房地产?还是房地产以自身运行的规律给制造商上一课? 全民炒楼是一个问题,全民盖楼又是一个问题。炒楼是公众话题,盖楼则是行业话题。没有盖楼就没得炒 楼,关注一下全民盖楼对于我们这些业界人士来说还是蛮有意思的 将全民盖楼还原成一条新闻源,那就是2010年11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报道,标题是浙 商地产化幕后:1年内67名‘土地爷’落马。文章称浙江大部分上市企业经营房地产业务,2009年浙江百 强民营企业中有70%涉足房地产业,2010年温州市百强企业中有50家涉足房地产业。专家直言浙江房价连年过 快上升,房地产的暴利导致大量实体资本涌向房地产业,不利于区域经济稳定发展 就一则报道生发出全民盖楼的感慨,显然属小题大作。可事实比我们想象得更严重。印象中这些年以 黑马姿态闯入房地产的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可真不少。比如像海尔,格力,美的,长虹,联想,国美,鲁 能,雅戈尔等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品牌,这些其他行业里的佼佼者盖起楼来,一样风生水起,一样玩得令人 出乎意料。据说有比较经典的说法是某上市公司年终报表显示地产利润贡献远远超过辛辛苦苦经营多少年的主 业,于是乎大有吃定地产乐不思蜀的死硬派。有网友打趣说,以房地产的中国特色,做地产如吸食大麻, 一旦上瘾又岂是原来的薄利多销能拉得回头的? 这些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竞争力的品质企业为什么一定要进入房地产?难道是一以贯之的企业愿景使然? 非也 是房地产暴利的巨大现实和想象空间把他们召唤了去。从资本逐利和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角度看,应该没 有对错之分。多元化经营一向是企业分散风险和规模扩张屡试不爽的不二法则。但其背后折射出的产业空心化 现象却值得警惕。产业空心化的权威表述是指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产业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 物质生产部分的比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而这便引出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问题 房地产是不是支柱产业一直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公众的观点否定者据多,从事这一行当的则认为,不 以支柱产业表述似乎不足以表明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于是从房地产商到地方政府每每强调房地 产的支柱属性,以中国已经正在和即将进行的快速城市化为例说明房地产行业的独特性贡献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在世界上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行业。中国的房地产商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房地产企业 他们以其对各种资源资本关系的强大整合力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上则要挟政府,绑架银行,下则坐地起价, 把中产变成房奴。当然,房地产企业客观上亦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建设、居住环境改变做出着巨大贡献 全民盖楼的好处与坏处都十分突出。好处是竞争的激烈使得大家都会更加专注于对产品与服务的打磨而不 是靠关系拿地。房地产黄金十年离我们而去,粗放的疯狂的低层次的开发模式必然会被专业的品质追求所替代 全民盖楼的坏处是,在表面上看到越来越多非房地产企业进入房地产的背后是客观上对实体经济的破坏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这一名词用得最多的是2007年。当时 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语,并将与之相关联的出现严重泡沫的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划分出去,就 是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美国国内市场运行的流水账部分和民生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民盖楼直接破坏的就是以中国制造为标志的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的目标也像炒房客的游资 那样试图在房地产行业里赚些快钱,那中国创造和大国崛起将无从谈起。虽然任何一个市场都有自净 功能——通过优胜劣汰来完善进出机制,但还是不希望因为房地产的畸型增长干扰了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说来,全民盖楼也可以理解成另一种形式的次贷危机的前兆吧 而我们的关注重点,或者说我们所感兴趣的,则是当着这些制造商军团进入地产之后,会带来些什么,遇 到些什么,影响些什么,改变些什么,而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些什么样的专业服务 目彔-导读 卷首语 2制造商给力房地产 5向鸡蛋形蜗居建筑者致敬 7声音 9报告 蓝皮书绿皮书看好明年的经济和楼市 11点评 温州企业热衷离开实业/山东诸城推行农村社区化/低空开放摧生航空 地产/日美欧拟推房价计算国际标准/我国明年可能投资1.4万亿建 1000万套保障房/房企争相投资养老社区项目/经济不景气就业压力大 /广州中介逆市扩张新店将超百家/万科恒大等标杆房企再掀降价促销 潮/Facebook网站创始人成《时代》年度人物/住建部将限群租拼租让 蚁族叫苦/广州出新地王/微博成失控的通讯社?/青年才俊向往公务 员/闲臵五年地价翻40倍/外媒:中国大城市高房租催生“鼠族”/雅 戈尔24亿杭州拿地/民国老教材70年后走红/杭版不买房 运动/学者:政府收入占GDP超三分之一/胡葆森:好日子 已过去/周天勇:应加速国有工商金融企业资产社会化 封面 17制造商给力房地产 尽管针对房地产或者以房地产为主要整肃对象的“更严厉” 的宏观调控已经由非常态变成了常态,貌似风声鹤唳,哀 鸿一片,但仍无法阻挡那些非地产行业的企业挟资本、土 地等“常规武器”侵袭房地产的脚步。这就是我们在当下 看到的与民众声讨高房价遥相呼应的行业现象 谁都可以地产/海尔地产的精细化主动型管控体系/麦 当劳盈利模式的本质就是做商业地产 广州豪宅市场明年将产生分化 跨界地产的全复合时代/中国式养老建筑/美国养老地 产及养老建筑设计 分享 至道研究 37从投资、经营和设计多角度把精品酒店看个透 上期,我们推出了《精品酒店里的奢华与私密》一文,和 大家分享了国内外比较典型的几家精品酒店案例。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精品酒店并在的精品酒 店的投资运营和建筑景观园林和室内设计方面比较专业的专家学者一块座谈,试图从更入的层面理解精品酒店 这一酒店业里的“稀有品种” 建筑 42一位地产从业者眼中的世博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