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上长期以来偏重长期直接融资,短期融资多依靠银
行的贷款,但短期融资券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成为目前中国金融
市场上重要的进步。短期融资券类似于美国融资市场上的商业票据,
只是期限多为1年,较美国商业票据期限更长。同时,短期融资券的
融资成本要低于同期的银行贷款,为企业降低财务费用,在金融市场
上提高声誉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本文首先对中国和美国的短期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包括两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特点和区别。考虑到美国商业票据市场
发展较为完备,因此特别分析了美国商业票据市场中较为适合我国的
一些发展经历和应对措施,并着重探讨美国市场承销方对商业票据风
险的评价和管理方法。
然后,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市场上具有承销商和投资人双重身份
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风险主要包括两种,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
险。信用风险主要指企业到期时无法兑付的风险。在我国,企业对信
息披露的不规范、不完整,以及财务数据的可靠性都是制约商业银行
对发行主体进行风险判断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担保授信产生的隐
性担保也值得商业银行关注。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兑付风险。
接下来,在上述对我国商业银行在短期融资券市场上面临风险分
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某银行对攀钢集团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风险管理为
例,探讨不同风险的具体分析和应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对攀钢
集团短期融资券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某银行对攀钢集团长期经营能力
进行了分析,同时着重分析了发行主体的短期偿还能力,包括偿付记
录,同银行和其他客户交易的信用情况。考察了借款主体的资产额度
和变现能力,在还款期内的现金流是否足够支付应付的本金和利息。
、通过结合行业经济状况和短期偿付能力来分析发行主体存在的风险,
并根据风险确定发行策略。
最后,本文以提出借鉴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经验,探讨利用
资产支持票据作为短期融资券主要构成方式的可能性,总结得出全文
的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的
.发展和商业银行的具体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发行方式。
本文灵活运用了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
本文的贡献在于,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的风
险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引入资产支持票据来减少短期
融资券信用风险的可行性。
关键词: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支持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