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代理退保”黑产风险提示手册
您身边的法律合规服务管家 郭老师 188011190031北京银保监局消费者风险提示:警惕购买保险后的三类骗局
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消费者警惕购买保险后的三
类骗局。
典型案例一:不法机构冒充监管部门进行诈骗
保险消费者李先生接到来电,来电人向其核实身份信息和保单信
息后称:“近期大量投保人到北京银保监局投诉某保险公司不履行保
险合同中的分红利率约定,实际收益利率远低于合同约定的利率,要
进行集体维权。本公司受北京银保监局委托,汇总投保人信息,以便
维权,需要保险消费者携带身份证、保单和本人银行卡到指定地点登
记。”李先生第一时间向我局和保险公司核实,避免了资金损失。
北京银保监局提醒消费者:北京银保监局不会委托任何第三方机
构合作开展维权业务,且此类骗局可能涉嫌非法集资,造成消费者经
济损失。建议保险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
力,谨防不法分子冒充监管部门实施诈骗,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如接
到相关电话,应当第一时间通过官方途径向保险公司或监管部门核实
并反映情况;遭遇诈骗造成损失的,应保留相关证据、线索,并及时
向公安机关报案。
典型案例二:不法机构和人员冒充保险公司及其从业人员通过诱
2导客户办理保单贷款进行诈骗
保险消费者张女士接到来电,来电人自称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并
邀约其参加老客户回馈活动。见面后,该不法分子以按照保单回馈现
金为由,骗取张女士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号码等信息。此后,张女
士仅在前 4 个月收到相关机构小额转账,后续便无法再与该不法机构
及其工作人员取得联系。6 个月后,张女士收到保险公司短信,提示
其偿还保单借款,经与保险公司核实发现,上述机构并非保险公司,
不法分子利用张女士手机、身份证和银行卡,为其办理了保单贷款,
而张女士配合做了短信验证、人脸识别等验证操作,造成了资金损失
2.9 万元。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一是识别不法机构骗局。收到可疑邀
约时,可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核实机构营业
场所是否为保险公司地址、相关人员是否为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二是
发现可疑情况,建议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保险公司反映并向公安机
关报案。三是通过手机 APP 办理投保、退保、保全、保单贷款等业务
时,确保自身充分知晓相关业务的具体情况,避免造成损失。
典型案例三:不法机构诱导消费者恶意投诉,谋取不当利益
保险消费者王女士关注到某网络平台宣称“可以办理保单全额退
款(不想交的,已经断交的,已失效的,推销被骗的,电销的,保单
通通全额退款)”。经与该网络平台联系,对方称是“法律咨询服务公
司”,可以代消费者进行投诉,拿回全部所交保费。王女士与该公司
3签订服务协议,向该公司支付“维权咨询顾问服务费”,费用为保单
退保金额的 30%,同时按该公司要求预交了一部分定金。之后,王女
士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投诉,保险公司第一时间核实
情况,发现销售过程存在瑕疵,及时满足了王女士合理诉求。王女士
通过正规投诉方式解决了合同纠纷,但损失了交给“法律咨询服务公
司”的定金,且该机构掌握了王女士的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王女士
面临较大信息泄露风险。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代理退保有风险。一是代理退保机构
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涉及隐私的敏感信息,客户
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和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二是部分代理退
保机构涉嫌非法集资,保险消费者将退保资金转投非法理财产品,一
旦理财公司“爆雷”或“跑路”,资金的损失难以追回,维权道路漫
长。三是部分代理退保机构与黑恶势力勾结,个别保险消费者在退保
过程中想终止委托代理关系,遭到代理退保机构联合黑恶势力的恐吓
威胁。此外,退保也会使保险消费者失去保障,当消费者想再次购买
保险时,往往由于年龄和健康状况等不满足承保条件,无法再次投保。
建议保险消费者充分考虑自身保险保障需求,谨慎办理退保。如因销
售误导等问题确需退保的,可以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或向
监管部门举报维权,切勿给代理退保机构可乘之机。
4大连银保监局就“代理退保”进行相关风险提示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等风险的提示》,
现结合近期大连银行保险市场情况,再次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和
防范以“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等名义的不法行为侵害。
警惕代理金融服务类广告隐藏的陷阱
一些社会组织或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方式
发布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修复征信”“解决债务”“全额免息”
等广告,怂恿或诱骗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免息等事项,通过签订
代理协议,收取高额的“代理维权”手续费,实则是为了牟取高额利
益。
警惕冒充保险公司售后服务名义讲解保单
有的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人员,以帮助客户讲解和整
理保单名义提供免费服务,实则是怂恿或蛊惑消费者退旧保单买新保
单或新的理财产品,俗称“退旧买新”,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面临失
去保障和资金损失风险。
警惕代理维权背后的不法侵害
从全国实际发生的案例看,消费者与不法分子签订代理服务协议
后,个人身份、账户、通讯、家庭住址等信息会被其掌握,一旦消费
者想中止协议或不支付其高额费用,将会受到不法分子的骚扰甚至恐
吓威胁。有的不法分子会截留侵占退保资金,诱导消费者购买非法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