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防范“代理退保”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目录
01
识别“代理退保”表现形式
说说你理解
的“代理退保”?
表现一:冒充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或保险公司人员或以“有内部资源”等名义,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表现二:谎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退保,甚至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以赚取佣金。
表现三:谎称可以协助消费者“全额退保”,诱导投保人签署包含不平等条款的代理服务协议,缴纳高额定金或签订高额欠款协议,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电话号码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
表现四:阻止消费者与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沟通,试图切断消费者正常维权通道。
表现五:“代理退保”组织和个人怂恿消费者通过电话录音、微信聊天等方式诱骗原保单保险代理人,进行虚假取证,或捏造保险公司违规销售事实
02
“代理退保”存在那些风险
03
警惕“代理退保”类型诈骗
保单贷款型代理退保诈骗:
以“梳理保单信息”等名义联系保险消费者,声称能帮消费者全额退保,随后利用保单贷款套取资金,谎称是第一笔退保金,骗取消费者信任,在收取所谓“代理退保手续费”后失联
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清退回款”诈骗
发布带有“银保监会认证”“中国银保监会”等不实信息内容,并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名义实施诈骗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渠道。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名目费用
不法分子常常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名义欺骗群众,编造“成功案例”,利用消费者急于回款、挽回损失等心理,以达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消费者要谨防“回款”类诈骗侵害
04
警惕“非法代理”陷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谨慎理性办理退保。请广大保险消费者应对“代理退保”时提高警惕,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防止上当受骗。要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要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轻易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的原件或复印件转交他人,不要轻易向他人发送移动支付二维码、网银验证码。对金融交易存在异议的,请选择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热线、登录官网、线下营业网点咨询等方式核实业务真实性。如遇不法分子窃取和非法利用个人信息、利用投诉和退保实施诈骗以及有黑恶势力进行威胁、恐吓等,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感谢
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