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教学改革计划项目申请书
时间:2011-4-12 16:23:22 点击:13104
项
目
名 称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申请金额
1万元
起止年月
04年 3 月至 05 年 3 月
项目主持人
姓 名
张永恒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年3月
民族
汉
专业技术职 称
教授
现任
职务
学
位
硕士
最终学位授予国别或地区
中国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 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00-03年
热泵技术
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
制冷压缩机
热力系统仿真与优化
指导毕业设计
机车96,97,98
辆98,机设004,热动99
热动99
热动99
热动99,00 机车96,汽车高职99,热动99
90 136
64
32
64
共20人
机电学院
主要教学
研究工作简历
时 间
项目名称
项 目
来 源
主要鉴定
意 见
获 奖
情 况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热工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加快热工类课程教学改革,致力培养具有工程观点的工科大学生
热工分析能力综合训练
自选
自选
自选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
目
组主
要
成
员
姓 名
年龄
专业技
术职称
职 务
工 作
单 位
主要教学科研领域
项目中的分工
签 章
王良璧
40 教授
机电学院
传热学
培养模式研究,传热学课程建设
梅元贵
40 教授
机电学院
制冷原理与装置
培养模式研究与
实践
李 刚
41
副教授
机电学院
制冷压缩机
专业课、实验课改革与实践
常立民
40 副教授
机电学院
热力发电厂
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曹 茹
35
讲师
机电学院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研究内容和目标摘要(限200 字以内)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探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认真研究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特点,制定落实热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完善有关典型课程建设内容,并进行实践,总结实施效果。
具体内容如下:
1.新形势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与市场经济需求相适应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3.教学方法研究;
4.实验教学研究;
5.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研究;
6.利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资源的研究。
预期结果:
1.提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建设要求与实施方案。
2.以热动专业部分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为试点,按课程建设要求编写规范、开发必要的教具、教学课件等。
3.创建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机制,并进行实践。 .2.
项目的立项依据和目标
1本项目及国内外同类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及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的专业目录不单纯是原相近专业的合并,而是按照学科分类,结合我国国情设置专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以往按产品,过细、过窄设置专业的局面。不仅学生择业要面对市场,更重要的是高校也要面向市场。如何确定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反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由于各高校原所属部门的不同及过去按行业、产品设置专业的影响,各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虽然总体框架相似,但在专业必修、限选、任选课设置、教学环节安排上有很大不同。在扩大专业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