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某大桥冲击钻孔灌注桩技术交底》DOC

《某大桥冲击钻孔灌注桩技术交底》DOC

gslzxyx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6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10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5/4/8(发布于甘肃)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林场大桥冲击钻孔灌注桩技术交底
编号: 时间: 2010年8月20日
工程名称:沪昆客专线HKJX-7标 里 程: DK722+830.252
设计文件图号:杭长客专施图(桥)-HCJXⅦ-12 施工部位:林场大桥钻孔桩
技术交底内容:林场大桥冲击钻孔桩技术交底
1、施工工艺:
1.1工艺流程

1.2钻孔前准备工作
(1)场地准备:钻孔场地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其中5#-11桩基有浅埋岩溶地层,要先进行溶洞加固后方可进行钻孔作业
(2)泥浆制备及泥浆池开挖
选择和备足良好的造浆粘土或膨润土,泥浆比重可根据钻进不同地层及时进行调整。
新制泥浆性能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岩石不大于1.2,砂黏土不大于1.3,坚硬大漂石、卵石夹粗砂不宜大于1.4。
粘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坍地层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PH值:大于6.5。
正常施工阶段泥浆循环分离系统应每2个墩(台)设置一个,但本桥由于地形较为复杂,且除2#、3#墩之外,其余均在半山坡较为陡峭的地方,泥浆池每个墩(台)设置一个。泥浆采用造浆粘土。每个泥浆制备及循环分离系统由泥浆搅拌机、泥浆池一个、沉淀池一个组成。泥浆池四周及导流槽沟槽宜固化处理,且高出原地面20cm,避免地表水进入泥浆池及泥浆溢出。泥浆池的深度为2-2.5m
泥浆循环系统平面布置见下图所示:
(3)导管的选择
①导管直径的选择
导管直径表
导管直径(mm)
通过砼数量(m3/h)
桩径(m)
200
10
1.0
250
17
1.25
②导管壁厚的选择
导管壁厚表
导管长度(m)
导管壁厚(mm)
导管直径200mm~250mm
钢板卷制
无缝钢管
<30
3
8
导管制作应力求坚固,内壁应光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各节导管内径应大小一致,偏差不大于±2mm。导管上下法兰应与导管轴线垂直。为保持法兰位置正确和防止焊接时变形,焊制可在特制的胎具上进行。
(4)安装护筒及钻机就位
护筒内径比桩径大约20~30cm,护筒埋置深度符合下列规定:黏性土不小于1m,砂类土不小于2m。其中3#桩基表层土松软,应将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
安装钻机时要求底部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顶端用缆风绳对称拉紧,钻头在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埋设后要通知技术人员对护筒顶面的平面位置,竖直度进行复核检查,(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检查无误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漏斗和储料斗的选择
导管顶部应设置漏斗,其上设溜槽、储料斗和工作平台。储料斗和漏斗高度除应满足导管拆卸等操作需要外,并应在灌注到最后阶段时,不致影响导管内砼柱的灌注高度。
本桥钻孔桩桩顶均低于钻孔中水面,漏斗底口应比水面至少高出4m~6m。
漏斗用5mm~6mm厚的钢板制成类似于圆锥形或棱锥形。在距漏斗上口约15cm处的外面两侧,对称的各焊吊环一个。圆锥形漏斗上口直径一般为800mm~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