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保险 > 保险经营 > 保险综合 > 中国大陆保险密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页PPT

中国大陆保险密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页PPT

新大陆机***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1142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10/30(发布于浙江)
阅读:2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中国大陆保险密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保费额不足1500元人民币…… 国人不爱买保险,有数据为证 一般而言,业内有两个公认的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参与、购买保险的程度,一个叫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额),另一个叫保险深度(即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中国大陆在这两个指标上都不好,别说跟发达国家和地区比了,甚至也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下图: 中国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和认同中形成了稳定的关系网络。不论是个人还是家庭,应对风险主要靠关系网络中的互助。比如,养儿防老就是典型的家庭内部应对风险的互助行为 先天不足:对保险不感冒离不开传统习惯的影响 不买保险不是国人风险意识差,而是习惯依赖“熟人”关系,应对风险靠互助 就算在现代社会,对熟人关系的依赖依旧很严重。当一个家庭成员身患重疾,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时,很多家庭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朋好友借钱。总之,对待风险,传统一些的中国人很少想到利用工具来防范于未然,大多认为身边的关系网络就是应对风险的保证 先天不足:对保险不感冒离不开传统习惯的影响 不买保险不是国人风险意识差,而是习惯依赖“熟人”关系,应对风险靠互助 保险的产生、发展、成熟皆在西方。而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本的“陌生人社会”,即便它有成熟的社会团体,却不存在信任度极高的关系网络。以美国为例,我们熟知美国家庭的教育倡导孩子要自立,不依赖于家庭。家庭尚且如此,更别说依赖其它关系网络了。因而,面对风险,西方人就要想法设法用一套规则、工具来规避 先天不足:对保险不感冒离不开传统习惯的影响 不买保险不是国人风险意识差,而是习惯依赖“熟人”关系,应对风险靠互助 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不少国人也非常清楚养儿防不了老,防范风险还是靠自己。按理说,国人的保险意识是在不断加强的。可为什么还是不爱买保险呢? 后天匮乏:保险业存在诸多乱象,普通民众无法信任 保险行业也怨声载道,把低投保率归结于国人的风险意识差。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2011年瑞士再保险发布的《亚太区和中国风险态度及保险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国被调查者未来12个月打算购买保险,但是很多人迟迟没有采取行动。而调研的另一个指标“亚太新兴市场购买寿险前五大障碍”数据显示,“保险公司声誉”是影响国人购买保险的首要因素。调查结果其实都指向了国人对保险业的不信任感 后天匮乏:保险业存在诸多乱象,普通民众无法信任 国人对于国内保险业并不信任 国内保险业不成熟,一些产品设计和定价有缺陷,比如存在赔率过低、应当包含在保险责任内的风险未被纳入等问题。举一个案例:50多岁的卢女士是一位私营企业主,20多年前她购买了一款20年期的养老型保险产品,每年缴纳2800多元保费,因为手头较为富裕,卢女士当时选择了一次性缴纳。去年产品到期后却让她哭笑不得,“现在每月给我不到600块钱的养老金直到身故,可这笔钱到了现在哪里还值钱啊,通货膨胀后,我当年买这个保险产品算是亏死了。”这款产品显然在设计上就有缺陷,赔率过低,没有考虑到通胀 后天匮乏:保险业存在诸多乱象,普通民众无法信任 不信任原因一:一些产品设计有缺陷,理赔又困难 “理赔难”也一直饱受诟病。一篇题为《保险业如何打捞“沉没”的信任?》的文章中提到,保险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保险公司一般会制造理赔的难度,尽量使鉴定不通过,不轻易让客户拿到理赔款。”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网络调查也反映出国人对保险理赔服务的不满,近九成的参与者认为当前的理赔服务“非常差,又慢又抠。” 后天匮乏:保险业存在诸多乱象,普通民众无法信任 不信任原因一:一些产品设计有缺陷,理赔又困难 我们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接到陌生来电,一开口原来是推销保险产品的。这种电话式推销,不仅让我们为私人信息的泄露而愤怒,如果对方不分时间拨打、反复拨打,还增加了大家对保险推销的厌恶感 后天匮乏:保险业存在诸多乱象,普通民众无法信任 不信任原因二:代理人制度变了味,推销行为像传销、骚扰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