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
2021年小课题立项申请·评审表
小课题
负责人
席亚为
学 科
道德与法治
学历
本科
职 称
一级教师
年 龄
46
参加工作时间
1999.7
工作单位
西
手机号
QQ号
邮 箱
地 址
?
课 题
名 称
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
小课题其他成员
姓 名
职 称
工 作 单 位
白婧
二级教师
选
?
题
?
缘
?
由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现实生活情境时表现出来的,自觉运用学科知识、技能、思想,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思想政治学科既要服从、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作用于完整人格;又要突出表现学科特征,表现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品格的独特贡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从课程性质看,思想政治学科是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是我国课程体系的独特标识:它不同于一般德育活动课程,是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有别于其他国家、其他学科的,具有政治性、参与性、活动性、综合性德育课程。然而,现实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却脱离实际、脱离学生、脱离生活,更与“核心素养”有相当距离。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特有的“政治性、参与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性质和学科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显得非常紧迫。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迈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时代,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的相关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机制,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革命,全面把握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既是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应有之义,如何通过学科教学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当前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必然面对的一个课题。
研
?
究
?
设
?
想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具体落实到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形成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情境时,自觉运用所学学科知识、技能、思想,参与社会生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标志,是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教-学-评--致性”与“信号发送博弈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的价值和意义。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要素为主线,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设定、单元设计、教学方法改进、学习兴趣激发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提供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体落实到学生身上的教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改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
1.认真解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认真研究教材,细读文本,精选教学资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建立知识间的有效联系,透过教材的表面现象,深入挖掘,创新解读,为课题有效研究提供保证。
3.教学设计研究,精心设计教学设计,转变传统的写教案模式,教师有针对性的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科素养,为实现课堂落实学科素养做好铺垫。
4.课堂教学管理研究,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是实现落实学科素养的重要保证。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寻找文献搜集有关信息的调查方法,主要用于“核心素养
提出的背景”,收集、总结、分析课程改革的历程,思想政治学科改革的历程,核心素养的提出等相关文献资料。.
2.案例研究:立足教育教学实践,选取典型案例实录,通过框架分析,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的实施路径。
3.行动研究: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遵循一定程序,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主要用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