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高材生成功家庭教育]
系列课程
管理孩子的学习
重视孩子的学习 承担教育责任
依赖教师
请家教
托付长辈
报辅导班
树立长远发展的培养观念
行动篇
良好的家庭环境
1901年开始至今500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的家庭环境特点:
1 鼓励孩子从小立志
2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4对孩子提出严格要求,让他们懂得学习要刻苦
5指导孩子观察,让他们多从大自然中学知识
6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多问为什么
7培养孩子的动手实验能力
8把孩子作为启蒙教育或教育实验的对象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调查
赫茨曾经在全世界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进行了一次最广泛的调查,调查对象是8到14岁的5万名儿童,他惊奇地发现,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中,孩子们对父母的不满和要求大同小异。
孩子们最不满意的是父母吵架。
家庭是否温暖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对父母没有什么不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对父母有着极大不满,心里隐藏着痛苦的学生好得多。
注意事项
父母以身作则
陈斯超,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4年赴美国莱斯大学工程学院计算与应用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妈妈:和孩子一起学
必备学习好习惯
学会利用时间
1.学会利用小时间。
2.让孩子参与制定时间计划,增强遵守时间的自觉性。
3.借助计时器,帮孩子改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4.算算一天能做多少事。
张颖,2000年广东省的理科状元,获得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双学位。后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全额奖学金,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
“见缝插针”——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让孩子敢于质疑
制定目标
科学使用学习工具
科学用脑
1.不长时用脑
孩子连续学习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至1小时。
2.学习时五官并用
研究发现:学习同一内容,如果只用视觉,可接受20%;如果只用听觉,可接受15%;如果视听并用,可接受50%。
3.不同内容穿插学习
倘若长时间学同一内容,则必然会使大脑皮层某一区域神经细胞负荷加重。若能交错学习不同内容,可使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神经细胞轮流工作,获得充分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矫正坏习惯用“减法”
案例:五年级的晨晨写作业磨蹭,半小时能做完的功课,他每天要写3个小时以上。妈妈发现她不专心,往往写几分钟就起来东走西走。
矫正办法:
1.约法三章,如果孩子写作业时,每小时能减到3次之内的离座次数,就允许看电视。否则就禁止看晚上6点钟的动画片。
2.等孩子能完全做到每个小时离座不超过3次的标准时,再把标准依次提高到2次、1次。这样,3个月后,孩子终于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习惯。
克服马虎
不露痕迹的习惯培养
上海闸北八中有个教语文的夏老师,他小时候练就了一手非常端庄、漂亮的字,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父亲的培养方法
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
低年级,家长应是扶着孩子前进。到了中高年级,家长就应该转变为引导式前进。
管理孩子的学习的方法没有最完美,只有更有效。
因此,家长要和孩子一同成长, 时时反思自己的管理观念、行为是否跟上了孩子成长的需要。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好孩子的学习。
讨论:陪孩子写作业
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
—— “我不陪,万一孩子落后了怎么办?”
——“要是不陪,作业做错了,老师就会批评孩子。”
——“别的家长都陪,我们家总不能不陪吧。”
——“孩子对写作业提不起精神,陪他写作业目前还算是一个督促他的好办法。”
不陪不放心
陪写作业面面观
包办型:孩子做作业时守在一旁,一个字写不好,家长“帮忙”擦掉重来,这样擦擦写写、指指点点反而乱了孩子的心。
监视型:孩子写作业在家长视线范围内,只要稍有走神,那边便是一声轻咳表示提醒。小的孩子还会乖乖听话,中、高年级的孩子便会开始反抗。
检查型:孩子做作业后极负责地每题必查,查出的错题要求孩子及时改正,最后学习成了家长的事,孩子学会了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