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一次竞品分析,宏观角度来看,堪比一次科学研究;微观角度来看,和一次生活中细小问 题的解决没什么两样。 之前在《写给产品新人,大家似乎对竞品分析有很大的误解》中有提到过,在翻看人人都 是产品经理文章中发现,目前广泛使用的竞品分析结构是树型结构,分析方式是枚举。罗 列信息框架,分析信息框架的构成并对框架内容(信息本身)进行描述。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并非分析,而是枚举和描述。对新人来说,我认为这样的分析结构 和方式并不好,主要是: 不利于问题的深度分析 更不利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不利于整体价值的完成和体现 分析结构(1 个) 我认为一次竞品分析,宏观角度来看,堪比一次科学研究;微观角度来看,和一次生活中 细小问题的解决没什么两样。 从上面的角度,我认为分析结构,也是最稳定的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提出问题,或者发现问题。针对特定场景下的问题,也就是需要去解决业务场景下需要提 高或者改进的地方。 进行猜想和假设。主要是对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过程的猜想和假设 。 制定计划,设计分析思路。 收集证据,获取事实与证据。 表达与交流。这个过程大多 是企业、团队、小组内部讨论沟通完成。 评估预测与反馈。依然是团队内部,针对具体 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检验、评价与反馈。一般情况下,产品或功能已经开发上线,要 切实验证检验,收集内外部评价与反馈,进一步迭代。 对产品新人来说,一般做到结构中的前四步,就很棒了。 能做到 5,说明你能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协作完成或者借助团队的力量完成。 能做到 6,说明你对技术实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到方案可行性的重要。 能做到 7,我想你已经和运营等一线业务方有了非常深入的接触,并和他们一起发现问题 ,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问题。当然,还有可能,你身在一线。 对产品新人来说,这里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对于 1,提出问题。问题往往是公司领导、部门领导提出的,并指向给你的。这时候,你 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确认问题、理解问题,之后再开始后面的工作。不理解问题去做的话, 你懂的。 对于 3,制定计划思路,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快的过程,一般不会花去十几分钟, 甚至几分钟。不要太在意是否有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先有一个,等一切开始后,你要有 意识的去优化这个过程。 在表达和交流部分(5),我希望你能带着问题和期望去交流, 还要尊重其他人、尊重他们的时间,提高效率。 分析方法 首先,来列举一下市面上常用的方法。 其次,分析一下这些方法的优劣。 最后,提出我 自己的方法。 常用方法 这里简单罗列一下,就不展开叙述了,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很多人的分析以及使用都 非常棒了。 (1)用户体验五要素法 战略层:企业愿景、产品定位、需求把控、用户习惯、商业模式 范围层:主要功能、核心功能、次级功能、功能架构、业务流程设计 结构层:信息架构、常规功能、特色功能、实现情况、用户流程分析 框架层:操作情况、刷新、页面跳转、查询、交互框架、界面设计、导航设计、标签设计 、细节点 表现层:视觉表现、布局、配色、排版 (2)SWOT 分析 针对所要分析的竞品,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和梳理。 (3)表格法 适合总结产品的总体情况 (4)客户满意度模型(KANO 模型) 描述基本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5)Yes/No 法 主要适用于功能层面,简单来说就是将各个产品的功能点全盘罗列出,有功能点的地方标 “√”,通过比对可以清晰地了解功能点上产品间的异同。 这些方法的优劣 以上列举的方法,我认为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连贯性较低、切片化,无法描述基于用 户需求的行为路径,更不能从用户的角度分析得到结果。 他们的切入点大多是单点,而为连贯的业务链条。可以这么说,他们把业务拆得太细了, 反而没能回归业务去考虑。 对于产品新人,五要素分析法能够让你快速的入手分析,但是依旧不具体,也会造成分析 浮于表面,不够深入。 方法推荐 基于业务场景的用户路径分析法。 这个分析法需要你对业务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是企业的盈利方向和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样 的方式、方法和形态支持这个方向和目标的。 如何了解业务,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前面的这篇文章《给产品新人:竞品分析方法 论之如何了解业务,以及如何快速的进入状态?》 这个分析法也需要你能够比较详细地了解自家产品,能够从业务目标的角度、产品角度、 用户角度寻找到所要分析的竞品。 如何选择竞品相关的文章,可以移步《给产品新人:竞品分析方法论之如何选择竞品?》 好了,基础的工作,我们应该都具备了,那么开始吧。 用户路径分析法,重要的是基于业务了解用户在产品中的关键行为点,并将其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闭环(有小有大)。而非,前面所描述的方法,以点状、分散的方式进行分析。 不管是一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