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1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2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3
1.2.1.研究内容..................3
1.2.2技术路线..................5
1.3研究目的与方法...................5
1.3.1研究目的..................6
1.3.2研究方法..................6
1.4研究创新点....................7
1.5本章小结........................8
2相关概念与国内外文献综述..................10
2.1相关概念界定.....................10
2.2国内外文献综述.................13
2.2.1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转移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13
2.2.2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理论及应用研究..............14
2.2.3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转移网络协同研究............15
2.3文献述评......................16
3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及知识转移网络特征分析..................18
3.1数据来源......................18
3.2描述性统计..................19
3.3FPGA产业链识别模型及分析...............20
3.4FPGA芯片产业链分析....................20
3.5知识转移网络构建及特征分析..............22
3.5.1知识转移网络构建....................22
3.5.2中心性测度及分析....................24
3.5.3小世界测度分析..................25
3.5.4无标度特征分析.................27
3.5.5网络密度分析.....................28
3.5.6网络派系分析......................29
3.6本章小结......................29
4基于QAP分析的知识转移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31
4.1研究假设......................31
4.2研究变量选取......................35
4.3省际知识转移网络结构特征分析.................36
4.4基于QAP分析法的矩阵构建................3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5研究结果与分析.................40
4.6稳健性检验..................41
4.7本章小结.......................43
5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转移网络演化分析...................44
5.1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转移网络时间演化分析...........44
5.1.1Logistic模型公式推导.....................44
5.1.2网络周期演化分析.....................45
5.2FPGA产业知识转移网络结构演化分析.............46
5.3本章小结.......................50
6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转移网络协同测度...................51
6.1产业链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转移网络协同研究.........51
6.1.1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转移“网络的网络”构型...........51
6.1.2网络协同测度模型.....................52
6.1.3FPGA产业链子网络和二分网络知识转移协同测度..............53
6.1.4FPGA产业链子网络和二分网络协同测度实证结果分析.............54
6.2企业间、学研间和产学研间的知识转移网络协同测度研究........55
6.2.1二值和加权网络密度的推演..................55
6.2.2产学研视角下FPGA知识转移网络协同测度模型构建.........57
6.2.3产学研视角下FPGA产业知识转移网络协同度实证分析............58
6.3本章小结.......................60
7结论与研究展望..................62
7.1研究结论.......................62
7.2管理启示.......................62
7.2.1知识转移网络形成期的建议..................62
7.2.2知识转移网络成长期的建议..................64
7.2.3知识转移网络平台期的建议..................66
7.3研究不足与展望......................67
参考文献..........................68
附录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77
致谢...........................7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基于重大技术突破,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战略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具
有广阔前景,有助于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多次提出了培育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也从薄弱逐渐增强,但发展不充分不全面,核心技术缺
失等“卡脖子”难点仍比较突出,知识储备不足,知识转移协同效果不佳等是主要原
因。因此,分析知识转移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判断知识转移网络演化进程,促进产
业链协同等方面问题仍有必要进行研究。
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领域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
辑逻辑门阵列)产业知识转移网络进行了架构和分析,了解其国内外发展趋势和产业链
构成;从产业链创新的角度,构建具有模块化分工和一体化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
转移网络布局;运用复杂网络的规模、结构等特征指标和QAP(QuadraticAssignment
Procedure,二次指派程序)分析方法,分析知识转移网络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现状;采
用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转移网络时间演化模型;从产业链
和产学研两个角度,利用网络分析的块模型和像矩阵测度网络协同状况,分析产业链知
识转移的复杂集聚和涌现状况。
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结论:我国FPGA产业知识转移网络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
全产业链创新相对不足,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等特征;知识转移网络的空间分布呈现局
部紧密的不平衡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研成果重视程度、人才支持程度对知识转移有
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地区间隔对知识转移活动不构成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转移网
络演化阶段包括形成期、成长期(快速成长及缓慢成长期)和成熟期,各阶段呈现分散
构型,局部紧密和紧密连接的演化趋势,FPGA产业知识转移网络形成期是2003—2013
年间,2014—2018年间为快速成长期,2019—2022年间为减速增长期,2023年后为模型
预测的成熟期,上、中、下游各子网络和上中游、中下游二分网络的特征在各阶段的演
化趋势不同;子网络之间协同程度好于二分网络之间的协同程度,企业之间的协同和学
研之间的协同较容易形成,产学研的协同存在滞后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转移演化及协同创新理论,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产业集群规划等实践有一定价值。在形成期,率先突破新技术的创新主体应结合科研
成果和市场需求,评估自身的科研实力和生产资料,选择研究方向较为一致并且势差合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