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市場洞察
2023
年大市展望
概述
2023
我們相信已開發市場2023 年的經濟表現將低於預期。然而,由於有政策支持2023,加上各資產類別的估值相對具吸引
力, 年或許對投資人而言會是更好的一年。新冠肺炎封控政策將在 年內放緩,此舉應能促進中國經濟復
甦。中國需求反彈應能幫助亞洲經濟,反轉對美國與歐洲出口收縮的局勢。
近期的經濟挑戰依舊可能為風險性資產(包括股票)帶來較高的波動性。因此,投資人應在年初著重高品質固定收
益投資。但隨著時間進展,已開發市場的政策利率到達高點,且經濟數據趨於穩定後,應會出現提高股票配置的良
好機會。經濟週期的早期復甦階段通常會提供最強勁的報酬前景。除了週期性復甦之外,也存在結構性機會,例如
可再生能源和亞洲消費,兩者皆可為投資人帶來長期報酬。
2023 10 10
在《年展望》中,我們將回答亞洲投資人就經濟和資產配置最常提出的 大問題。這 大問題為:
1.
全球經濟是否可能進入衰退?
2.
美國的高通貨膨脹是否會演變成通貨緊縮?
3.
聯準會會降息嗎?
4.
中國經濟的復甦是否對亞洲有利?
5.
在聯準會鷹派政策和強勢美元的影響下,亞洲經濟是否能蓬勃發展?
6.
可能會發生哪些不利情況?
7.
現金能否再次繳出好表現?
8.
成長型股票大放異彩的時候到了嗎?
9.
亞洲股票表現是否會領先美國?
10.
是否應拉長固定收益資產的存續期?
12023
年展望市場洞察
1.
全球經濟是否可能進入衰退?
因為財政支持縮減、已開發與新興市場同時進行貨幣緊縮,以及高通膨導致家戶可支配所得減少,全球經濟正在進入低成長階段。全
球成長面臨下行風險,在資產配置上,投資人仍應選擇採取較為保守的立場,直到成長觸底反彈的跡象明朗化,以及貨幣緊縮到達高
點為止。
在美國,企業縮減支出以及房地產投資疲軟是二戰以來多數衰退發生的重要成因。因為借貸成本升高,我們已經看到商業投資和營造2023
業活動開始減速。美國政府在期中選舉後出現分裂,這會使財政支持法案更難通過。但是,有些因素或許能減輕美國年經濟衰退
的程度,並縮短其維持時間。
20202021
穩健的就業市場支撐了消費。長久以來,個人消費支出一直都是美國經濟較具韌性的區塊。得益於全球金融危機後與和年財
政刺激方案的去槓桿化,家戶和企業資產負債狀況良好,使經濟韌性得以提升。若疲弱的成長能協助降低需求面通膨,聯準會也能採
取較為溫和的貨幣政策。
歐洲方面,由於面臨烏俄戰爭以及能源與食物價格的飆升,衰退風險高出許多。調查數據顯示消費者和企業態度悲觀,而這已對消費、
商業活動和企業投資造成負面影響。儲備天然氣存貨的進度比想像中要來得順利,這或許能幫助歐洲度過一個意外溫暖的冬天。然而,
家戶和公司依然需要財政支持,才有辦法克服生活成本飆漲的危機。幸好,歐洲政府已展現在危機時刻提高支出的意願。
中國方面,經濟何時能復甦取決於目前防疫政策的調整,以及財政與貨幣政策如何配合目前經濟重啟的步伐2023 。因為勞動市場疲弱、消
費者和企業信心低迷,加上長期低成長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預期中國將在 年逐步放寬目前防疫政策。此舉應能強化刺激政策的
成效,促進成長加速。信心提振也有利房地產市場的穩定。中國的成長反彈將與面臨衰退風險的歐美形成對比。
亞洲方面,已開發市場需求縮減,造成香港、新加坡、南韓和台灣等經濟體的出口收縮。隨著越來越多經濟體開始與新冠肺炎共存、
重新開放邊境,內需和服務業的復甦將能抵銷出口收縮造成的部分影響。亞洲消費者的積壓需求和供給方面的挑戰可能導致通膨急升。
美國與歐洲成長不如預期,但中國成長可能加速
1
圖表:全球成長預測
年度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成長
8%
*
7% 預測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1 12 31
美國歐元區 新興亞洲日本年月日所作預測
FactSet
*資料來源:GDP 、摩根大通經濟研究、摩根資產管理。2021 12 31 GDP
實質 成長預測來自摩根大通經濟研究估計之成長預測。菱形表示由摩根大通經濟研究在 年 月日發佈的實質 預測。預測範圍內的長條和虛線顯示摩根大通
經濟研究發佈的最新預測。文中的預測、設想與其他前瞻性說明皆根據作者目前取得的資訊及預期做成,僅供參考,且為可能發生情況之說明。鑑於預測、設想或其他前瞻
性說明的固有不確定性及相關風險,所反映或設想的情況可能與實際事件、結果或績效表現大不相同。2022 11 14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最新資料:截至 年 月日。
2 2023
年展望市場洞察
2.
美國的高通貨膨脹是否會演變成通貨緊縮?
2023
通膨讓聯準會和其他已開發市場的央行很不好過,並將在年引導貨幣政策的走向。在美國,整體通膨率正在放緩,核心通膨應已
到達高峰;但在到達聯準會的目標前,還有好一段路要走。
CPI
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將使整體通膨率進一步下降。能源消費者物價指數()正在下跌,主要是受到汽油價格下跌推動。
核心商品通膨也在放緩當中。首先,有跡象顯示全球供應鏈問題減緩,壅塞壓力正逐漸減輕。第二,美元持續走強,將有助遏制進口
通膨。核心商品生產者價格與大宗商品價格等其他消費財價格主要指標也出現走緩的跡象。最後,由於財政刺激減少、積壓需求減弱
和金融條件緊縮,全球成長將會放緩,拉低核心商品需求。
但是,因為需求從商品轉向服務,核心服務通膨很可能維持不變。隨著醫療保險和燃料價格走緩,醫療保健與機票的成本應會持續下42%
跌。然而,勞動市場依舊緊俏,薪資可能會再持續成長一陣子,迫使企業提高價格。佔核心通膨籃子 的居住成本維持高檔,依舊
是影響核心通膨變化的最大因素之一。雖然房價已達高點,但因為新的租賃合約仍在消化先前的房價漲幅,所以居住成本可能會維持
高檔。因此,我們認為居住成本會保持僵固,需要時間才能鬆動。
2023 43.5% 2.7%
我們預期2% 整體通膨率會在 年第 季下降至,若使用聯準會偏好的個人消費平減指數,則為 。這個數字已經相當接近聯準
會 的目標,但仍較目標為高。此一預測主要的上行風險包括全球供應鏈和能源與大宗商品市場遭受進一步干擾(有可能來自烏俄戰
爭)。
2023
總結而言,我們預期年會是通膨減緩的一年,物價漲幅將會趨緩,但不會出現通貨緊縮2023 ,也就是價格與一年前相比下跌。能源市
場可能會是例外。價格要出現下跌,前提是美國和全球經濟急速降溫。除了 年通膨高於目標以外,大宗商品市場的波動,以及與
供應鏈與極端天候事件有關的事件風險,都可能提高通膨波動性,為聯準會帶來更多挑戰。
CPI
通膨將逐漸放緩,但依然維持高檔,主要是受到 中具僵固性的因子(如居住成本)影響
2
圖表:美國:通貨膨脹
*
整體及核心個人消費支出 通貨膨脹 消費者物價指數成分佔比
年度變化,經季節性調整 年度變化,經季節性調整
8% 10%
7%9%
8%
6%
7%
5%6%
4%5%
4%
3%
3%
2%2%
1%1%
0%
0%
-1%
-1%月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月
-2%
21 年 1 21 年 3 21 年 5 21 年 7 21 年 9 22 年 1 22 年 3 22 年 5 22 年 7 22 年 9
91; 93; 95; 97; 99; 01; 03; 05; 07; 09; 11; 13; 15; 17; 19; 21;21 年 11 月
** **
核心個人消費支出通貨膨脹 整體個人消費支出通貨膨脹能源 重啟 汽車
2% **
聯準會的整體通貨膨脹目標 住所 其他
FactSet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美國勞工統計局、PCE、聯準會、摩根資產管理。PCE PCE 2020 8 2%
聯準會使用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 )衡量通膨。核心為 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之指數。 年 月,聯準會發表了平均通貨膨脹目標政策,目的是達到
**的長期平均通膨。 + + + –
重啟指家庭以外的住所運輸服務 家庭以外的食物2022 11 ,汽車指新車14 二手汽車及貨車,住所指住所 家庭以外的住所。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最新資料:截至 年 月日。
3 2023
年展望市場洞察
3.
聯準會會降息嗎?
2023
在聯準會創下史上最快的升息速度後,期貨市場反映 年底前降息的機率很小。投資人擔心聯準會為了對抗通膨而升息得太多太快,
導致過度緊縮,2023進而對經濟成長施加壓力1 ,可能讓美國陷入衰退2023 。根據聯準會官員最新發表的評論,以及我們對美國經濟前景的看法,
政策利率可能在 年第季到達高點。但要聯準會在年開始降息的門檻很高。
75bps
目前2023,我們對利率走向的看法如下:聯準會5% 可能在接下來的幾次會議中進行較小幅度的升息,下修目前個基點( )的調整幅度,
讓年的關鍵利率維持在 上下,但有上行風險。
通膨依然遠高於聯準會的目標。此一方面,狀況已有些微改善,有些重要通膨因子已經開始縮減。能源價格已經從高點跌落,全球食
品大宗商品價格趨緩,供應鏈問題也逐漸淡化。然而聯準會近期並未提及通膨壓力減輕,在聯準會做出此一表示前,這代表另一個顯
示他們目前不考慮改變政策方向的因子。
經濟方面也是類似的狀況。聯準會承認了經濟成長放緩,也承認自身施行的緊縮金融條件是成長放緩的原因之一。不過,勞動市場依
舊強勁。雖然就業成長可能放緩,但職缺對求職者比率很高,可能進一步加強聯準會的鷹派立場。聯準會官員也已重申,為了降低通
膨,他們願意讓成長疲軟一陣子。
2023 4
我們得牢記在心2.8%,聯準會必須重建政策可信度4.4%,並為市場提供透明的指引。聯準會預期個人消費支出通膨率和失業率將在 年第
季分別到達 和 180。因此,在通膨到達預測值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聯準會不太可能在沒有提供充足預告的情況下改變目前的路2
線。目前的政策要出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