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经营论文 > 资产管理论文 > MBA毕业论文_于减排碳无形资产的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研究PDF

MBA毕业论文_于减排碳无形资产的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研究PDF

资料大小:1627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10/1(发布于北京)
阅读:4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4 1.2.1研究目标4 1.2.2研究内容4 1.3研究方法5 1.3.1文献研究法6 1.3.2比较分析法6 1.3.3因素分析法6 1.3.4实证分析法6 1.4论文结构6 1.5技术路线8 1.6论文创新点9 L7本章小结10 第2章文献综述11 2.1碳资产的相关研究11 2.2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相关研究12 2.2.1企业竞争力内涵13 2.2.2企业竞争力评价硏究14 2.2.3低碳克争力18 2.3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相关研究19 2.3.1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19 2.3.2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山评价20 2.4文献评述21 2.5本章小结21 第3章碳资产的界定、识别与分类23 3.1碳资产概念的界定23 3.2碳资产的识别研究25 3.2.1基于文献的识别研究25 3.2.2基于价值链的识别研究27 3.3碳资产分类研究34 第VI页西南交通大学博±研究生学位论文 3.3.1碳有形资产类别3日 3.3.2碳无形资产类别36 3.4本章小结43 第4章企业碳资产与其低據竞争力关系分析44 4.1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内涵及现状44 4.1.1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内涵44 4.1.2我国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现状45 4.2企业"碳资产"与其低碳竞争力的关系机理分析46 4.2.1企业"碳资产"产生其低碳竞争力的内在条件46 4.2.2企业通过"碳资产"产生其低碳竞争力的动机分析48 4.2.3企业"碳资产"产生其低碳竞争力的机理分析49 4.3企业"碳资产"与企业低碳竞争力统一性分析50 4.3.1微观层面51 4.3.2宏观层面52 4.4本章小结53 第5章基于减抹巧无形资产的企业低巧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54 5.1碳无形资产对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54 5.2评价维度的研究55 5.2.1评价维度确定的必要性分析55 t2.2评价维度的确定56 5.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58 5.4评价指标的筛选59 5.4.1指标的初选60 t4.2指标的精选60 5.5基于减排碳无形资产的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65 5.5.1构建指标的基本思路65 5.5.2钢铁企业低碳竞争为评价指标的说明66 5.6指标具体解释68 5.6.1人力碳无形资产68 5.6.2技术碳无形资产69 5.6.3市场碳无形资产70 5.14管理碳无形资产71 5.6.5文化碳无形资产72 t7本章小结73 第6章评价方法的构建75 氏1评价思路75 西南交通大学巧±研究生学位论文第VII页 6.2综合评价方法79 t2.1G1法79 氏2.2集值迭代法80 6.2.3TOPSIS法82 6.2.4滴值法83 t3事前一*致的kendall方法84 t4组合评价方法85 6.4.1Board法85 6.4.2Copealand法86 6.4.3平均值法86 6.4.4模糊Borda法87 t5事后一致的Spearman方法88 t6系统组合评价方法运算步骤88 t7本章小结89 第7章实证分析91 7.1巧价样本及数据来源91 7.1.1样本企业的选取91 7.1.2样本数据的来源91 7.2数据处理92 7.3综合方法的评价96 7.3.1G1法96 7.3.2集值迭代法97 7.3.3TOPSIS法99 7.3.4搁值法102 7.4组合方法的评价106 7.4.1事前Kendall—致性检验106 7.4.2组合评价107 7.4.3事后Spearman—致性检验113 7.4.4修正过程114 7.5结果分析115 7.6企业减排碳无形资产的开发118 7.6.1减排碳无形资产开发的模式118 7.t2减排碳无形资产开发流程120 7.7本章小结122 第8章提升企业低巧竞争力的对巧建议124 8.1企业屠面124 第vin页西南交通大学博±研究生学位论文 8.1.1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口4 8.1.2加大人力资本投入125 8.1.3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企业战略125 8.1.4调整企业营销模式口6 8.1.5构建企业的低碳文化口6 8.1.6优化低碳管理,完善管理制度127 8.2政府层面127 8.2.1完善法律、法规127 8.2.2引导企业发展低消耗、高附加值产品128 8.2.3建立、完善碳会计、审计制度129 8.2.4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国际竞争130 8.2.5完善金誕与碳交易机制130 8.2.6建立低碳信息交换平台,促进信息对称131 8.3社会层面131 8.3.1需求导向131 8.3.2完善监督机制,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132 8.3.3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支持作用132 8.4本章小结133 结论与展望134 全文总结134 研究展望135 致M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