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主编:李战军 执行主编:朱光 主办:房地产发展研究所 印发日期:2010年1月3日 电话:021-60868898 地址:上海市广延路383号 文武大楼5楼 邮编:200072 Email:zhuguang@ehousechina 欢迎投稿承接研究 作者介绍 杨红旭: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 回建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高级研究员 关键词 2009年中国房地产十大事件 目录 事件一:房地产市场再创新高·楼市“泡沫”令人警惕 事件二:“地王”频出呈现新高·央企入市引人关注 事件三:众多房企纷纷上市·融资能力更显重要 事件四:年末三提房产政策·市场调控力度加强 事件五:政府严查闲置用地·遏制囤地任重道远 事件六:经适房惊现“六连号”·相关制度还须完善 事件七:浙江万亩农地入市·宅基地流转加速推进 事件八:“二次房改”引发争议·住房制度亟需完善 事件九:资本金比例有所下调·力图引导楼市投资方向 事件十:中房信息登陆纳市·商业模式拓展创新空间 2009年度中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 事件一:房地产市场再创新高·楼市“泡沫”令人警惕 2009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复苏、回暖、繁荣。全国新建商 品房销售量从3月份的6000多万平方米,迅速增长到6月份的9500万平方米左 右。1-11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52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0%,已超 过去年全年成交量,2009年全年销售量肯定超过历史高点的2007年。2009年3 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增幅由负转正,6月份同比增幅由负转正,11 月份环比增幅达1.2%,同比增幅为5.7%,全国价格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 并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也出台了住房消费优惠政 策。在此背景下,2009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走出了“V”型轨迹。对于 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要保持理性的认知和态度。一方面,在国内经济 出现大幅调整的困难时期,房地产市场能够异军突起,较好的发挥了支柱产业作 用,为“保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步入二季度后,部分城市投机比重 偏高,房价上涨速度过快,已经出现一定的泡沫,资金大量聚集在房地产市场中, 对其他行业和国内消费需求形成一定的挤压和“抽血”,同时也使普通居民购房难 度越来越大。政府必须协调好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稳定之间的关 系,既防止市场大落,更要防范房价飙升 事件二:“地王”频出呈现新高·央企入市引人关注 2009年全国土地市场火热非凡,广州诞生总价255亿元的全国总价地王,而 且央企拿地成为热点现象。6月最后一周,北京土地市场连续创出三个地王,这 三个地王分别是北京祁连17.4亿元拿下的通州区九棵树大街居住项目用地、中泽 置业19.6亿元拿下的朝阳区奥运村乡住宅及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中化方兴 40.6亿元勇夺广渠路15号地,值得注意的是,后两者都有央企背景。除了北京, 央企高价地行动,也频频现身其他大城市,如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杭州、 厦门等,比如中海在上海拿下70亿元的全国地王,12月中建在上海拿下全国年 度单价地王. 央企高价拿地,2007年就有所表现,今年以来情形更甚。主要原因有三:一 是今年楼市快速回暖,房价高涨,使央企看好后市;二是今年信贷非常宽松,而 央企成为主要受益者,资金非常充裕,部分资金投向房地产业;三是实体经济复 苏的态势远不如楼市,部分央企为了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转而布局房地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具有较多房地产开发经验、较高开发水平的央企通过竞 标拿地,无可厚非,但抱着“谋求暴利”心态进军房地产业的“非专业选手”,并 不利于房地产业的生态环境的优化。央企大举进军房地产业,似显“国进民退” 的趋势,这并不符合国资委的产业指导方针。央企入市之后,对地价和房价的推 高作用,已引起社会各方关注,对此应进行必要的调控 事件三:众多房企纷纷上市·融资能力更显重要 2009年,房地产资本市场一片繁荣,众多内地房企赴港上市成为一道风景线 9月之后,华南城、宝龙地产、恒盛地产、禹洲地产等内地房企陆续上市,但表 现都不够抢眼,甚至出现破发现象,还有房企被迫延迟上市。11月5日,恒大地 产上市募集资金56亿元,收盘涨幅高达34.29%,董事会主席许家印身家高达480 亿港元,晋升内地首富。11月19日,龙湖上市募集资金67亿元,成为今年港股 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内地房地产股,董事长吴亚军成为内地第二女富豪 近几年,在内地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上市限制较多的情况下,香港资本市 场成为很多内地房企IPO的首选地,尤其是2007年盛况空前,碧桂园、SOHO中 国等募资超百亿,曾风光一时。2009年,内地房地产市场和香港资本市场重返景 气区间,使很多内地房地产企业重燃赴港上市的热情。但今年内地房企在香港上 市的境遇差别显著,恒大、龙湖等大型、优质企业受到资本追捧,而其它企业的 表现却不怎么理想。内地房企蜂拥上市,说明了融资能力已成为房企之间竞争的 关键,今年土地市场的优质地块多数都被上市公司获得,非上市公司只能捡些不 被关注的小地块。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房地产业集中度依然偏低, 2006-2008年,全国四大房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6%、5.2%、7.8% 对比而言,香港前四大开发商市场占有率约为60%,美国为20%多。上市公司的增 加,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程度,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市场资源优化配 置 事件四:年末三提房产政策·市场调控力度加强 12月7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 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定调属中性略偏好,并无紧缩性提 法。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 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的政策部署。同日,国家发改 委主任张平表示“我国将完善住房消费和调控政策,增加中低价位和限价商品房 的供应,抑制投机性购房。”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第一次公开表示要 “遏制”房价,会议明确四项措施用于保持楼市平稳健康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回暖主要得益于优惠政策,但也出现了非理性 繁荣的现象。10月以来,由于忧虑部分优惠政策年底终止,想要赶政策“末班车” 的购房者甚众。中央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连续开会出台相关政策,显示政 府在经历了21世纪以来房价最大涨幅的一年之后,酝酿出手调控。把二手房转让 营业税免征时限从2年恢复到5年,实际上是执行2008年12月出台的“131号 文”的规定,但也表明中央对明年房地产市场采取的是“有保有压”的政策。一 方面,由于经济复苏的根基并不稳固,国家依然希望明年房地产业在扩内需中发 挥重要作用,所以“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另一方面,针对投资投机风潮 过盛,房价增涨过快的现象,国家不希望纵容非理性需求,终止营业税优惠政策 突出表明了抑制投机性需求的态度。综合来看,2010年房地产调控的重点是增加 普通住宅,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抑制投机,稳定房价 事件五:政府严查闲置用地·遏制囤地任重道远 今年以来,国土资源部频繁下发通知,力图严查闲置用地问题。比如11月 20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批而未用”土地核实 工作的通知》,剑指囤地。另外,地方政府也开始严查囤地行为,其中广州市对。。。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