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域研究专题: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投资潜力分析(简版) 8月1日
中国指数研究院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电 话:010-59306936
邮 箱:hetian@soufun
区域研究专题: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投资潜力分析(简版)
中国指数研究院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摘要
本报告是城市投资潜力系列专题之一,根据“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潜力评价体系”,从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
市场发展程度和综合指标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八个组成因子和四十多个指标,对中部地区的五个省份(湖北、湖南、河南、
江西、安徽)7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潜力进行评价。得分结果显示,武汉房地产开发投资潜力名列首位,郑
州和长沙分列第二、三位,合肥排名第四位,南昌和芜湖实力相当,排名第五、六位(前五位均为该区域内的省会城市,
芜湖为排名最高的非省会城市)。具体如下:
1. 经济发展水平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其经济实
力相比其他4个省会城市优势明显。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分列第2-5位,马鞍山紧随其后,是经济发展水平排名最高
的非省会城市
1) ,中部地区1/4的城市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城市在各省内的分布均衡。省会城市的人均GDP
水平普遍较高;铜陵、芜湖等非省会城市的人均GDP也较高
2) 省会城市居民的储蓄收入比值较高,购买能力强;毫州、岳阳、六安等城市的储蓄收入比相对较低,储蓄比率低,
购买能力不强
3) 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增幅较大,省会城市均位于前6名之内;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人口流动明显,
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是主要原因
2. 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
从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来看,郑州排名第一,武汉、长沙、合肥、宣城、南昌分列第二到第六名,其中,郑州、武汉、
长沙和合肥的市场规模因子和可进入性因子评分均名列前茅,而包括南昌在内,省会城市的供求因子得分较低,排名靠后,
其主要原因是当地市场规模均相对较大,供给充足,而需求相对不足
1) ,省会城市的销售面积明显高于三四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前5名为长沙、郑州、武汉、合肥和南昌;洛
阳、信阳、驻马店的销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在非省会城市中相对较高;安徽省的平均销售价格居中部各省之首,
河南省最低。商品房销售均价前5名城市为合肥、武汉、芜湖、郑州、铜陵
2) 河南、湖南两省的新开工面积增速相对较快,而江西省的销售面积增速相对较快。从近6年平均水平来看,42个城
市新开工面积增速高于销售面积增速,表明这些城市的供给增长快于需求,尤以鹰潭、宜昌为最
区域研究专题: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投资潜力分析(简版)
中国指数研究院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3) 近年来,江西、安徽和湖北三省的销售投资比相对较高,资金回收速度快。,中部70个城市中,销售额过
百亿的城市有10个,开发投资额过百亿的城市18个。销售投资比最高的前10个城市均为非省会城市
3. 综合指标评价
从综合指标的排名来看,各省入围前十名的城市有:安徽占据6席,河南2席,湖南、湖北各1席;非省会城市的表
现更为突出,芜湖、驻马店和黄山排名靠前;受市场效益因子评分较低影响,省会城市如南昌(第28位)、武汉(第9位)
的排名相对靠后,主要是由于其衡量商品房市场效益的各项人均指标不够突出,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1) 与长三角相比,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明显偏低。安徽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和固定
资产投资的比重比其他省份高。郑州、武汉以及黄山、芜湖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高于其他城市
2)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人均销售面积、人均销售额以及人均新开工面积较大。安徽省的芜湖、铜陵、马鞍山、池
州的人均指标也较高,重要原因是当地经济受到长三角经济发展的辐射,尤其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成立以后,城市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也带动了房地产的发展
4. 城市特色分析
中部地处我国内陆腹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部地区发展进入新时期。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几个城市群也相
继成为国家战略,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划方针,细化了中部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的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中部地区的部分城市还有一些本身自有的特色建设,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推动当地房地产业发展的动力,
如株洲的城管整治、铜陵的有色金属、黄山的旅游地产、新余的新能源建设等。分析表明,这些城市的特色建设正是其在
某些经济领域及房地产指标上发展尤为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