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经营论文 > 计划管理论文 > MBA硕士论文_移动O2O平台商业计划书(61页)

MBA硕士论文_移动O2O平台商业计划书(61页)

资料大小:2915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10/31(发布于安徽)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要
不同于传统的“电子商城+物流配送”模式,本论文提出了基于移动终端的“线上
购物+到店体验+购物分享”的全新解决方案。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下单并完成线上支付,
获得电子消费凭证,然后到实体店体验提货,购买后消费者可以分享购物体验,供有共
同需求的消费者参考,形成闭环的购物体验。这种模式特别适合需要线下体验的产品及
服务,同时给消费者提供双重实惠。一方面是线上订购、支付的便捷,另一方面是就近
线下体验的方便。本商业计划书目的对平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本论文从战略分析,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分析、风险分析等方面对移动O2O
平台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宏观分析,
然后分析了平台所处的行业环境、竞争环境以及自身条件,最后利用SWOT模型分析,
确定了平台“集中化”的战略方向与“差异化”的营销模式。在确定平台的战略定位之
后,进行市场营销分析及STP分析,确定了平台立足于珠三角,为主营业务为童装、
20-30岁年轻人以及特服的中小鞋服企业服务。依据以上的分析进行4P营销策略规划。
接着为了战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落地,分析了平台的组织结构、人力投入以及运营等方
面。在第六章中对平台未来财务数据进行预测,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财务分析。通过分
析得出项目所需初始投资为35万元,五年期净现值NPV为1,751,207元,内部收益率
IRR为19.67%。最后分析了平台可能面临的技术、市尝管理风险,并作出相应的控
制及对策。通过本论文的论证,本平台风险可控,投资是可行的。
本商业计划书对于探索移动互联时代、移动O2O应用服务的盈利模式及运营模式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移动O2O商业计划书盈利模式运营模式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购物环境日趋完善,政府监管以及物流、
支付环境的日益成熟,人们的购物习惯悄然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网上购买需
要的产品,并且网络购物有慢慢向年长群体蔓延的趋势。
截止到2013年6月,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3%。
其中,B2B交易额达3.4万亿,同比增长15.25%。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542亿
元,同比增长47.3%。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
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其中网购用户规模达2.77亿
人,而2012年上半年达2.14亿,同比增长29.4%。
随着电商市场不断发展,电商对传统渠道的冲击越来越大,进而倒逼传统企业转型
或纷纷融入电商。传统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同行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成本不
断提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客户越来越挑剔;另一方面,传统企业面临着电商对市场的
不断蚕食,以及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苏宁电器、百丽、达芙妮、博洋家纺、罗莱家纺、
七匹狼、歌莉娅、王府井百货等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老牌传统企业也纷纷“触网”,试
图分享电商带来的低成本及便利。然而众多传统厂商进军电商纷纷受挫,出现了水土不
服,由“触网”变为“触礁”。传统企业在电商化的道路上遇到了诸多问题,例如如何
避免网上窜货、假货;如何避免网上售价过低,冲击渠道商;传统企业进军电商到目
前为止鲜有成功案例。种种迹象表明,企业自营电子商务的道路不太可行。移动O2O
的兴起为传统企业利用线上资源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利用移动互联网络、避开企业自营电子商务、构建企业圈
子,使企业与终端消费者通过移动O2O平台的联系,可以直接互动,帮助企业打通线
上、线下,使之充分融合,相互带动。
1.2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来自线上的竞争愈加激烈。传统企业面临着诸多压力。有限
的门店空间难以满足所有用户需求(例如缺货断码、陈列展示不足等),销售仅限在门
店方尺之内,对于离开门店的用户束手无策,经营行为难以数字化沉淀,经营决策缺少
有效的数据指导,会员体系低效,与用户的沟通与联系不足。并且消费者被迫在线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