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从古典贸易理论、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角度分析了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及演变。然后通过借鉴最新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评价我国制造
业出口竞争力和贸易模式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出口表
现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重叠指数等。通过借鉴盛斌(2008)对工业品的
分类方法,利用最新的中国工业品SITC.3位数详细分类进出口数据计算了中国5
个不同技术类型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分析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我
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但是竞争优势不断衰减。中高技术部门的国际竞争力
迅速增长,发展前景良好。同时本文还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
影响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变化的因素,研究发现FDI、劳动力成本和产业规模
是影响我国制造业总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其中FDI的流入和产业规模的扩
大对我国的制造业总体国际竞争力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则降
低了制造业总体的国际竞争力。汇率因素和产业内部竞争因素对我国制造业总体
国际竞争力的解释力不强,更多的呈现中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分部门实证
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不同技术类型制造部门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外资的流入
在提高了劳动密集制造部门和技术类制造部门竞争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初级产品
)
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劳动力成本因素对我国不同技术类型制造部门的国际竞
争力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产业规模因素对四部门国际竞争力的解释一致,即产
业规模的扩大显著促进了制造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实际汇率对劳动密集型制造
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其他制造业部门的解释不显著
同样,产业内部的竞争因素对中高技术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有促进作用,但是
对劳动密集型制造部门的影响不显著。最后论文根据实证回归结果,从国家和企
业角度分别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