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对动研所民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了
简述和分析,同时,以动研所的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通过深入的调研以及大量
数据和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从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竞争和经营状况等方面对
各民品业务单元进行了详细的认知和分析。然后运用 SWOT 和波士顿矩阵等分析
工具,采取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研究所各民品业务单
元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估,明确了发展或放弃的业务单元,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品业务单元的组合优化战略,并重点设计了核心业务单元的
拓展战略。最后,从经营体制、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战
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文以动研所这样一个具有典型军工性质的科研院所的民品产业作为研究对
象,旨在对国防工业科研院所的军民融合式民品发展道路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为有中国特色的军工科研院所的民品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军工科研院所,民品业务单元,航空衍生产品,优化组合,战略研究
第 1 章 绪 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到来,
我国正在加快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
面健全军品研制生产的市场竞争机制;另一方面,鼓励和推动民品企业参与军品
的研制生产。这种新形势对中国航空企业的军品垄断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
战,增强核心竞争力、拓展生存空间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彻底破除单纯靠军品
求发展的观念,努力实现民品发展的新跨越,已成为航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
选择。面对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中国航空动力机械动研所(以下简称“动
研所”)将民品发展由原来的“副业”提升到了“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高度,并提
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思想。然而航空企业要想在需求变化迅速、竞
争博弈复杂的民品市场上真正立足,获得持续而稳定的发展,就需要用系统的战略
观念去指导民品发展的实践,实现战略制胜。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标
1.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发展建设,推进中国特
色军事变革,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同时新一
轮国际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和转移,国际产业转移的主流和重点开始转向比较复杂
的成熟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工序和非核心
技术的零部件或配套产品
[1]
。这一系列新的发展形势为具有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
多学科高度综合特点的航空工业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由
于航空工业长期运行在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的军工行业中,其产品的发展将面临
着从军用产品到民品、从计划体制到市场调节、从垄断到竞争、从被动到主动的
多重转变,如何在今天风云变换的市场中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推动军民结合产业
的发展,从而实现民品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是动研所正在面临的重要课题。
动研所非航空产品(即民品)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国防工业
经费开始紧缩,动研所成为了缓建单位。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动研所较早地开
始走上了“开发民品,以民养军”的改革之道
[2]
。在近 40 多年的民品发展过程中,
动研所民品的更替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 1979 年研制面包生产线开始至 1985 年,动研所机械类设备的
销售收入过 300 万元。在这一阶段,动研所利用其人才和技术优势,抢先一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