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摘要证券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交易的场所,具有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但同时又有投机性很强的特点。如果它是一个纯粹的投资场所,那么市场将是有效的;但如果投机成份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市场可能是非有效的。关于市场是否有效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行为金融学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大量令人信服的实证证明了市场无效性的一面,从而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市场是否有效,主要是指信息是否有效。信息若是有效的,价格将会迅速、合理地反应信息。Fama(1970)根据Roberts(1967)对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分类,提出了区分有效市场的三种水平:弱式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和强有效市场。为此,Fama给出了一个权威的、严谨的有效市场定义。他认为一个有效的市场应该满足:f伽,/。一1)一f伽,/‘,)’因此,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决定未来t时期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应该利用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反之在一个无效的市场中,决定t时期价格时,忽略了信息集妈_.中的某些信息或者错误地使用了信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论文试图以人格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透视投资者的决策心理过程。作者认为,人格结构是个体认知的“过滤器”,是个体认知的基础。面对同样的信息,有什么样的人格“过滤器”,就会有什么样的认知结论,也就有什么样的决策。从这个角度说,投资者不可能是同质的理性经济人,他们实际上有着各自不同的“非财富最大化效用”模型。这些“非注:(其中p‘=伍,,pZ,,…,p,,)是t时期各种证券价格的向t;叭一,是卜;时期可获得的所有信息的集合:衅:是t一:时期市场实际利用的信息集合:f伽‘/,二,)是市场在,二:条件下估计的t时期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f伽,/,卜.)是市场在,卜,条件下真实的。时期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H页则‘富最大化效用”就是他们的各自情绪最大化,而这些情绪的最大化效用又集中体现在对时间的追求上。就此,论文重新定义和明确了理性和非理性、投资和投机的概念,重新赋予效用概念“情绪化”的内涵,而不仅仅是现代金融学“物质化”的效用内涵。在这一基础上,论文将效用划分为投资者需求效用一一主观效用以及投资者所得效用和市场供给效用—客观效用,并引入了时间变量—时间负效用作为投资者需求效用的重要因子。论文借用实验心理学的闲限概念,引入了绝望闽限、损害(失望)闭限、快乐闪限和满足闽限等各种效用闭限概念,作为识别、描述和解释投资者情绪的依据,并通过一些实证和调查的方式,证实了以上部分论点。这一系列概念的引入,有助于解释投资者的真实行为。论文的最后部分,运用以上概念及文中提出的双重效用函数,尝试对部分证券市场异象加以系统地分析解释,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论文运用人格心理学原理分析投资者决策心理过程,对投资者行为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揭示市场运行规律,帮助证券市场各方主体了解和认识市场本质。关键词:决策心理双重效用函数效用闭限时间负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