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组织 > 机构类型 > 总公司及总部 > 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QC小组成果报告54页PDF

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QC小组成果报告54页PDF

资料大小:3665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54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5/8/13(发布于海南)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QC小组成果报告54页PDF”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红星商务大楼项目
——提高薄壁方箱(蜂巢芯)空心楼盖安装一次合格率
发 布 资 料
单 位: 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
小组名称: 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红星商务大楼QC小组
发 布 人: 唐汉节
汇报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QC小组简介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五、课题目标
六、原因分析
七、要因确定
八、制定对策
九、对策实施
十、效果检查
十一、巩固措施
十二、总结及今后打算
一、工程概况
建筑功能 集办公、会议、多功能厅、车库于一体的高层综合化办公楼
建筑位置 福州市台江区光明港南侧、长乐路西侧
建筑结构形式 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面积 23738.85㎡
占地面积 1173.55m2
地下建筑面积 5364.10m2
地上建筑面积 17449.00m2
建筑层数 地下2层/地上18层
建筑高度 72.10m
一、工程概况
什么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
空心楼盖即由高强薄壁管或箱体芯模现浇而成的空心无梁楼盖。在柱与
柱之间布置暗梁,通过现浇实心暗梁与现浇空心楼盖上下翼缘紧密接合
形成加强的扁框架梁。空心楼盖沿箱体排布方向形成“工”字形截面,
有可靠的传力保证。由于充分利用了空腔板结构的优良性能,有效降低
了结构层高度,大大减轻了结构自重,明显地减轻了地震作用,提升了
建筑结构的综合性能。
施工流程图
一、工程概况
地下一层(标高-5.850m)布盒图
地下室顶板布盒图
二、QC小组简介
QC小组概况表
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
小组名称 成立时间 2012.05.28
红星商务大楼 QC 小组
小组注册编号 RTJ:2012-096-112# 小组人数 10 人
课题类型 现场型 活动频数 ? 间 12.07.01-12.10.30 出勤情况 100%
培训情况 29 小时/人
1、小组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40 分钟,不得无故缺席
小组制度 2、遵循 PDCA 原则,提倡头脑风暴
3、做好活动记录,重视原始资料积累
制表人:黄健 时间:2012.07.05
二、QC小组简介
QC小组概况表
序号 姓 名 性 别 学 历 项目部职务 小组职务 小组分工
1 黄 健 男 本科 项目经理 总负责、组长 全面负责
2 朱剑钦 男 本科 顾问 组长 组织小组活动
3 陈伯秋 女 本科 技术负责人 副组长 协调计划安排
4 严秀敏 女 本科 安全员 副组长 小组活动监督
5 陈 伟 男 本科 质检员 副组长 现场实施监督
6 庄国强 男 本科 内业员 组员 质量检查
7 唐汉节 男 本科 质检员 组员 数据统计
8 江 敏 男 本科 施工员 组员 施工管理
9 张金兵 男 大专 班组长 组员 现场实施
10 陈 彬 男 高中 工人 组员 现场实施
制表人:黄健 时间:2012.07.05
三、选题理由
因此我们选择课题:
提高薄壁方箱(蜂巢芯)空心楼盖安装一次合格率
四、现状调查
参照《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
安装检验批的质量验收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 检查数量 检验方法
1 箱体规格、数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 全数检查 观察,辅以钢尺量测
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间距、肋宽、板顶厚
在同一检验批内,箱体位
安装位置和定位措 度、板底厚度允许偏 对照施工技术方案,观察和
2 置抽查5%且不少于5个;
施 差 ± 10mm ;箱体底 钢尺量测
定位措施全数检查
部和肋部定位措施符
合要求
抗浮技术措施合理, 对照施工技术方案,观察检
3 抗浮技术措施 全数检查
方法正确 查
应防止箱体损坏;出
4 箱体更换或封堵 现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或封堵
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箱
区格板中箱体的整 允许偏差3/1000,且
5 体总列数的5%且不少于5 拉线和钢尺测量
体顺直度 不应大于15mm

区格板周边和柱周 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区
应符合设计要求;允
6 围混凝土实心部分 格板总数的10%且不少于 钢尺量测
许偏差10mm
的尺寸 3个
制表人:黄健 时间:2012.07.05
四、现状调查
结合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小组对地下室一层已安装的空心楼板I区段安装以及施工全
程进行检查分析,共抽查224点,统计出共有49 点不符合要求,只有78.13%的测点平均
实测值小于规定值的0.8倍,即优良率为78.13%,达不到一档标准。
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四、现状调查
QC小组成员针对空心楼盖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结合类似工程的调查数据对已施工的
空心楼盖进行自检,将各类数据分类汇总,统计如下:
薄壁方箱安装施工质量问题调查表
累计频数 累计频率
序号 项目 频数(点) 频率(%)
(点) (%)
安装位置和定位措施不到
1 22 22 44.90 44.90

2 抗浮技术措施不当 20 42 40.82 85.72
3 箱体规格、数量差 ? r>4 箱体更换或封堵不到位 ? r>区格板中箱体的整体顺直
5 ? r>度差
区格板周边和柱周围混凝
6 ? 土实心部分的尺寸差
合计 49
制表人:陈伟 时间:2012.07.15
四、现状调查
100%
91.84% 97.96%
89.80% %%
%%
85.72% %
%
44.90%
22
20
安装位置
和定位措 抗浮技 区格板周
术措施 区格板中
施不到位 边和柱周
箱体的整 箱体规
不当 内 模 更 换 边混凝土
体顺直度
格、数量 或 封 堵 不 实心部分
差 差
到位 的尺寸差2
1 1
薄壁方箱安装施工质量问题排列图
制表人:唐汉节 时间:2012.07.15
从排列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薄壁方箱空心楼盖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是:安装位置和定
位措施不到位以及抗浮技术措施不当,其占总影响因素的85.72%。
五、课题目标
1.目标确定:
项目各实测点均达到规范规定值,且实测值小于等于规范规定值0.8倍
的点数占90%,即合格率≥90%。
2.目标值可行性计算:
五、课题目标
3.目标可行性分析:
1)如果本小组集中精力将合格率提高至90.00%,提高90.00%-
78.13%=11.87%,即11.87%÷[(100%-78.13%)×85.72%]=63.32%,这意味着
需要解决主要问题的63.32%;若我们能解决主要问题的80%,即(100%-
78.13%)×85.72%×80%=15.00%,那么合格率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到
78.13%+15.00%=93.13%!
2)通过与箱体生产厂家以及班组的沟通与协调,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
将全力配合项目部的部署与管理,为提高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IFC福州国际金融中心空心楼盖制
安合格率达到92%。
六、原因分析
QC小组针对从排列图中得出的主要问题,小组召开
了原因分析会,在会上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从人、
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薄壁方箱空心
楼盖施工质量的各个原因,以下是针对两个主要问题绘
制的鱼刺图:
六、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一)
制表人:黄健 时间:2012.07.16
六、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二)
制表人:黄健 时间:2012.07.16
七、要因确定
从鱼刺图看造成安装位置和定位措施不到位以及抗
浮技术措施不当的末端因素共有16条。因此QC小组召开
了讨论会,逐条对要因进行确认。
七、要因确定
要 因 分 析 表
序 末端 验证
原因分析 要因确认
号 因素 方法
1 技术交底不到位 调查分析 施工班组工人的安装技术水平基本达到要求,不会影响施工。 非要因
由调查可以看出,施工班组工人的排班合理且人性化,不会因为工人
2 非要因
工人操作时间长 调查分析 疲劳施工造成产品质量缺陷。
管理人员未明确责 施工中均有一名施工员以及一名实习生对施工过程全程进行监督指导,
3 调查分析 非要因
任范围 技术负责人每日进行不定期临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施工现场一直使用的50mm直径振捣棒并不能很好的深入肋梁进行振捣
4 振捣棒尺寸过大 现场验证 施工。项目部随后购置6根30mm直径振捣棒(2根备用),满足4名振 非要因
捣施工人员施工需求。
5 厂家制作精度不高 检查测量 材料尺寸均符合规范标准。 非要因
施工现场紧固铁丝已按施工实际需求制定尺寸,并设置了相应的紧固
6 非要因
铁丝下料误差 检查测量 铁丝制丝器,单次缠绕制作铁丝100根,满足了长度偏差要求。
肋梁呈“井”字型分布且数量众多,施工过程中一次性浇捣混凝土面
7 振捣半径过大 现场验证 积较大,造成振捣工人无法及时进行有效振捣,并且振捣线路不明确 要 因
以及振捣计划混乱,造成较多的过振、漏振。
施工现场采用国柱商品混凝土,施工前的现场试验显示各项质量指标
8 砼坍落度偏小 非要因
调查分析 均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
由于采用“底筋——箱体——垫块——面筋”的抗浮体系,在浇捣过
9 面筋抗浮力不足 现场验证 程中箱体无法抵抗混凝土的浮力,使得箱体上浮不均匀,造成板顶保 要 因
护层厚度不足。
七、要因确定
序 末端 验证
原因分析 要因确认
号 因素 方法
以“十”字的方式绑扎固定,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随即发现由于浇捣
10 固定方法不当 现场验证 冲击力度的分部不均匀和仅采用“十”字方式绑扎,造成箱体平面旋 要 因
转,导致肋宽质量要求不合格。
铁丝质量合格,工人也进行了紧固固定,在砼浇捣过程中并未出现紧
11 紧固铁丝拉断 非要因
现场验证 固铁丝被拉断、拉松的现象。
薄壁方箱安装成品区域均已树立禁止堆放标志,并对塔吊指挥及其他
机具挤压、人员踩
12 班组吊装工人进行交底,并未发现成品区堆放施工材料以及人员随意 非要因
坏 现场验证
踩踏现象。
13 材料热膨胀性大 检查测量 聚苯乙烯线膨胀量:600mm×5℃×8 ×10-5/℃=0.24mm 非要因
施工组共配备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全站仪一台,50M尺一把,5M尺
14 测量工具配置不足 非要因
现场验证 若干,所有仪器均有合格证和检测证书,能满足空心楼盖施工要求。
施工员在施工前认真熟悉了图纸,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钢筋排布、
15 放样方法不合理 调查分析 箱体摆样、预埋管走线的调整,摆样排布进行顺利,并未对施工过程 非要因
造成较大影响。
16 无成品工具 调查分析 安装箱体时工人工具配备齐全,不会产生影响。 非要因
制表人:唐汉节 时间:2012.07.18
八、制定对策
从上述16条末端因素里面确认要因三条即:固定方法不当、面筋抗浮力不足、振捣
半径过大;针对这三个要因,小组成员从有效性、可实施性、经济型及可靠性四个方面
综合考虑,进行对策评价选择:
对策分析评价表
评估
综合 选定
要因 对策方案 有效性 可实施性 经济 可靠
得分 方案
性 性
1、加大紧固铁丝尺寸 □ □ △ △ ? ú坏?2、“井”字方式绑扎固定 □ ○ ○ □ 16 选定
3、焊接短钢筋固定 ○ △ △ ○ 12 排除
1、箱体表面加设砼垫块 △ □ ○ △ 10 排除
面筋抗浮力不足 2、箱体四周设“[”形卡箍 ○ △ □ □ 12 排除
3、布置构造压筋 ○ □ △ ○ 14 选定
1、增加振捣施工人员 □ ○ △ □ 12 排除
振捣半径过大 2、放慢浇捣速度 □ □ △ □ 10 排除
3、优化振捣步骤 ○ □ □ □ 14 选定
评分依据: ○=对策评估内容的专业性指标优秀,对问题的解决提供较大的帮助,打5分
□=对策评估内容的专业性指标良好,对问题的解决提供一般的帮助,打3分
△=对策评估内容的专业性指标一般,对问题的解决提供较小的帮助,打1分
制表人:唐汉节 时间:2012.07.18
八、制定对策
对策评价选择后,小组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订了对策表。
对策分析评价表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时间 负责人
序号 要 因
What Why How Where When Who
1、布置马凳筋、构造垫 陈伟
间距、 肋 宽 允
固定方法不 “井”字方式绑 筋 安装现场 2012.08 严秀敏
1 许偏差
当 扎固定 2、“井”字方式绑扎固 浇捣现场 .10 陈彬斌
≤±10mm
定 刘国品
黄健
板 顶 厚 度 、 板 陈伯秋
面筋抗浮力 1、设置抗浮构造压筋 安装现场 2012.08
2 布置构造压筋 底 厚 度 允 许 偏 庄国强
不足 2、布设抗浮拉钩 浇捣现场 .11
差≤±10mm 唐汉节
张金兵
1. 区域划分 庄国强
振捣半径过 2. “行列式”单向往复 2012.08 王华
3 优化振捣步骤 不超振、漏振 浇捣现场
大 振捣 .15 陈彬
3、分层巡回浇捣施工 刘国品
制表人:唐汉节 时间:2012.07.25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一)布置马凳筋、构造垫筋
QC小组经过研究,发现箱体下设置的仅仅是4个用于垫 立脚薄弱
设钢筋的塑料马凳垫块,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塑料
垫块立角构造薄弱、支撑不稳,无法承受混凝土浇捣时 塑料马凳垫块
候的冲击力,极易发生倾倒,造成箱体倾斜,严重影响
施工质量。
←肋梁区过小
肋梁区过大→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一)布置马凳筋、构造垫筋
QC小组为了降低薄壁方箱箱体倾倒率,重新制定了一套“底板钢筋——马凳
筋——构造垫筋”的支撑体系。即将现场制作的马凳筋呈梅花状摆放,在其面上
布设构造垫筋并点焊牢固。
马凳筋
构造
垫筋
马凳筋大样图1 马凳筋大样图2
现场布设效果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二)“井”字方式绑扎固定
在I区段薄壁方箱布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箱体的摆放整齐度和绑扎牢固度
是靠施工人员肉眼观测,手工操作,仅凭经验判断,采用了“十”字型绑扎方式。
在浇捣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沿着肋梁方向,采用地泵输送,从北至南、从东至西
采用逐级退管打料,混凝土的流动呈现出明显的方向性。
原有的“十”字型绑扎效果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二)“井”字方式绑扎固定
QC小组对这种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使箱体产生偏转的是力矩M,根据公式:
M(力矩)=F(力)×L(距离)
因为“十”字型绑扎仅是在箱
体的四边中点进行固定,F到转动轴
的距离L就为半个箱体边长,即
300mm,加之由于固定施工存在一
定难度,箱体存在一定的自由移动空
间。所以,箱体定不充分、F到转动
轴的距离L长度较大,以及长时间受
到固定方向力矩的影响,这是导致箱
体多发生顺时针方向偏转的原因。
制图人:唐汉节 时间:2012.07.27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二)“井”字方式绑扎固定
综上所述,QC小组为了有效
控制浇捣过程中箱体的偏转,决
定运用“井”字型绑扎方式固定。
这样一来固定点由4个增至8个,
更为重要的是F到转动轴的距离L
缩短至<100mm,相比原先缩短
超过60%,这样就使得作用在箱
体上的力矩M大大减少,从而就可
以保证箱体在浇捣过程中不发生
偏转。
制图人:唐汉节 时间:2012.07.27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由于采用了“井”字型绑扎方式,成倍的增加了铁丝的制作数量,铁丝长度
存在一定偏差。并且工人在绑扎固定时多根据经验,铁丝尾料长度偏长,绑扎
时有松有紧,这又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项目部为此特意制作了“紧固铁丝制
丝器”,这样一来即突出了下料制作的精确性,同时避免了浪费,最重要的是
提高了绑扎效率,从而确保安装的精确性。
紧固铁丝制作中 紧固铁丝成品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实施效果检查:
工人进行定位拉丝安装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实施效果检查:
改进后的
安装效果图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一)设置抗浮构造压筋
QC小组原先使用的了“板底钢筋——薄壁方箱——垫块——板面钢筋”的抗
浮体系,在浇捣过程中由于薄壁方箱箱体通过垫块和板面钢筋直接传力,混凝土
对于箱体的浮力直接作用于板面钢筋上,引起板面钢筋产生不规则上浮,平整度
不满足要求。而板面钢筋的上浮则直接导致板面钢筋保护层不足,严重的甚至可
能发生露筋现象。
原有上浮力作用示意图
制图人:江敏 时间:2012.07.25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QC小组经过研究,通过开“诸葛亮会”,运用头脑风暴法,决定单独设置抗
浮构造压筋,以保证箱体不发生上浮。抗浮构造压筋采用Φ12钢筋,并铺设软性
垫块,紧贴薄壁方箱顶面在空心楼盖布盒范围内间距800mm布设,保证每个箱体
上至少布置一根,这样就能不利用板面钢筋进行整体抗浮固定。
抗浮压筋现场布设效果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二)布设抗浮拉钩
抗浮构造压筋布设完毕后采用拉筋固定住底面构造垫筋和顶面抗浮钢筋,拉
筋呈梅花状布置,间隔1m-1.5m,形成“板底钢筋——马凳筋——构造垫筋——
抗浮拉钩——抗浮构造压筋”的抗浮体系,以增强整体抗浮性能。
改进后的上浮力作用示意图
制图人:江敏 时间:2012.07.28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二)布设抗浮拉钩
抗浮构造压筋布设完毕后采用拉筋固定住底面构造垫筋和顶面抗浮钢筋,拉
筋呈梅花状布置,间隔1m-1.5m,形成“板底钢筋——马凳筋——构造垫筋——
抗浮拉钩——抗浮构造压筋”的抗浮体系,以增强整体抗浮性能。
改进后的抗浮体系剖面图
制图人:唐汉节 时间:2012.07.28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实施效果检查:
2012年8月15日,QC小组对施工后的II区段板进行板面保护层厚度检测,共抽取50点
测量、记录,发现共有3个测点的板面保护层厚度均不满足20mm的图纸要求,占到
了总频数的6%.并且其中厚度≤10mm的频点为0个。板面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为94%,
达到了目标效果。
抗浮构造压
筋使箱体上
浮明显减少
抗浮拉钩增
强了整体抗
浮性能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
现场实际效果图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三:
(一)区域划分
QC小组以地下室一层I区段板作为样板,对空心楼盖混凝土浇捣过程进行全
程跟踪记录,小组成员记录了浇捣过程中平均1㎡范围内振捣工人的振捣下棒次数、
间距同距离之间的关系数据,并绘制了振捣数据变化趋势图。
振捣数据变化趋势图
制图人:陈伟 时间:2012.07.26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三:
振捣起始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下棒次数随着距离的增加呈
下降趋势,最后稳定在63次左右;下棒间距呈
增大趋势,最后稳定在90mm左右。QC小组经
过研究,找到了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振捣工
人采取的是扇形的区域振捣方法,并且空心楼
盖肋梁数量多且密集,造成了越远离起始点下
棒间距越大且下棒次数越少的“放射型”振捣
效果。
“放射型”振捣效果示意图
制图人:唐汉节 时间:2012.07.27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三:
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小组发现当间隔距离在8m的范围内时,下棒次数大于90
次,间距小于60cm,在规范标准要求的范围内。针对施工现场情况,QC小组决
定将空心楼盖按照图纸轴线分成8400*8400的区域,将振捣区域细化。
区域划分示意图
制图人:庄国强 时间:2012.07.30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三:
(二)“行列式”单向往复振捣
QC小组发现工人在振捣时多采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振动棒。然而“交错
式”的移动次序适用于大面积一次成型板面的浇捣施工,而空心楼盖肋梁密集,
横纵分明,采用“交错式”的移动次序极易造成单向漏振,缺乏科学严谨性,十
分不合理。
适合本次施工 纵向缺失 不适合
行列式 交错式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三:
(二)“行列式”单向往复振捣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
QC小组决定采用“行列式”
的移动次序,对普通混凝
土插点间距不大于1.5R(R
为振动器作用半径)。并且
在此基础上加以优化,将
振捣工人分成两组,一组
负责横向,一组负责纵向。
两组均采用单向往复振捣
流水,独立施工,互不干
扰。
“行列式”单向往复振捣示
制图人:江敏 时间:2012.07.30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三:
(三)分层巡回浇捣施工
从薄壁方箱空心楼盖的截面图可以看出,混凝土主要分为三个区域:箱底区、
肋梁区和箱顶区,其中以箱底区的混凝土浇捣难度为最大,容易造成箱底蜂窝麻
面。
制图人:陈伯秋 时间:2012.08.01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三:
(三)分层巡回浇捣施工
为了解决箱底区混凝土密实度的问题,QC小组决定采用“分层巡回浇捣施工”
的办法。将混凝土分成两层,第一次浇捣200mm,第二次浇捣至板面标高。采取
“直插式”垂直振动办法,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振捣。为了使上下层的混
凝土充分粘结,在振捣上一层时振动器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中5~10cm,以消除
两层之间的接缝。
分层巡回浇捣示意图
制图人:严秀敏 时间:2012.08.01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三:
拆模后效果图
十、效果检查
通过QC小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对策实施完成后,2012年9月27日至28日QC小组组织对地下
室顶板IV区段施工过程及成品楼板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300点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
将结果绘成统计表。
薄壁方箱安装施工质量问题调查表
累计频数
序号 项目 频数(点) 频率(%) 累计频率(%)
(点)
1 安装位置和定位措施不到位 ? 浮技术措施不当 ? 涮骞娓瘛⑹坎?? 更换或封堵不到位 ? 中箱体的整体顺直度
5 ? br>区格板周边和柱周围混凝土实心部分的尺寸差 ? 计 20
制表人:唐汉节 时间:2012.09.30
十、效果检查
由上述统计表可得:薄壁方箱空心楼盖施工质量优良率由实施对策
前的85.72%上升到现在的(300-20)/300=93.33%,大于设定目标值的
90%。
目标达到了!
十、效果检查
目标效果
通过QC小组全体成员对要因对策的认真实施、施工过程的严格管理,
有效的减少了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频率,经过现场实际检测和验收,薄
壁方箱空心楼盖施工质量控制项目全部合格,这证明了我们当时对策分
析的正确性和过程实施的有效性。
薄壁方箱排列整齐
十、效果检查
薄壁方箱排列整齐
薄壁方箱排列整齐
十、效果检查
十、效果检查
经济效果
通过开展QC活动,在施工过程中改进了
施工方法,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相比传
统方法节约了板面钻孔0.2工天以及缩短拉
丝固定箱体0.1工天,实际施工效率从原先
的95m2/工天提升至120m2/工天,施工效
率提高30%。形成了“板底钢筋——马凳
筋——构造垫筋——抗浮拉钩——抗浮构
造压筋”的抗浮体系,相比传统施工方法
抗浮压筋用料节省一半,以施工2000m2
计算,节约钢筋约6200m,Φ12钢筋质量
为0.888kg/m共5.5吨,以市价4500元/吨
计算工节约材料费2.5万元;提高施工料率
30%,以250元/工天计算工节人工费约
635元,可节约2.5635万元,经济效益明
显。
财务证明文件
十一、巩固措施
一、QC小组将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措施,编制成企业薄壁方箱空心楼盖质量控
制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号: RJZ/ZYS2012-01)。
二、小组根据活动成果,成功总结了《薄壁方箱(蜂巢芯)精确定位施工工
法》,于2012年获批企业级工法,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省级工法的评审
,最终获批福建省省级工法。
施工作业指导书
省级工法批复文件
十二、总结及今后打算
通过这次QC活动,QC小组成员在团队精神、个人能力、质量意识、QC知
识和施工规范的熟悉以及解决问题的信心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十二、总结及今后打算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把此次QC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认真总结并继续开展
小组活动,用QC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探索新技术、新工艺。
项目部下一个QC小组活动的课题为《提高单元式玻璃幕墙施工质量优良
率》。
汇 报 结 束
谢谢各位专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