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居民现金需求研究
姓名: 白金辉
学号:19862004
系别: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专业: 经济学
研究方向: 宏观和计量经济学
指导老师: 宋国青 教授
2001年6月
北 京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版权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授权,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并复印、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益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居民现金需求研究
白金辉
摘要
由于中国金融发展的特殊性,居民持有的交易媒介主要是流通中现金,因此现金需求近似等价于居民持币行为。本文通过构造一个一般均衡的Baumol-Tobin模型来研究中国居民的持币行为,该模型在以下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改进:建立在动态决策基础之上,引入了货币化因素、居民存货行为以及货币调整成本。模型得出两种不同的结构式,从而为需求函数设定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模型的一个结果表明,在以交易变量为规模变量的方程中,机会成本变量应为名义利率;而在以收入变量为规模变量的方程中,应该通过货币化指标、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与其相匹配。模型的另一个结果表明,货币需求函数的动态结构由债券-现金转换成本与货币调整成本函数的具体形式决定。由于两种成本函数的未知性,在经验分析中应从数据出发来得出动态结构。最后,我们使用季度数据估计了基于交易的误差修正模型(ECM),结果验证了该种设定下名义利率影响显著、通货膨胀率影响不显著的结论。另外,季度数据与月度数据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二者存在一致的动态结构,而且名义利率的影响随时间而增强。
关键词:动态决策,货币化,调整成本,现金需求结构式,误差修正模型,工具变量估计,利率影响
致谢:
本文写作得到许多老师与同学的直接帮助。我的导师宋国青教授在各个阶段都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意见;施建淮教授非常细致地阅读了模型中的细节,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姚洋教授提出了对模型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的方向;同赵耀辉教授的讨论使得作者确认了一些统计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在本文的答辩会上,林毅夫教授与胡大源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另外,作为本文的校外评审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任若恩教授与韩立岩教授对本文提出了评论。
另外,夏春提供了文中使用的部分数据,陈庆庆检查了数学附录,同周扬的讨论使作者澄清了一些问题。在本文的两次预答辩会上,夏春、丁峰、周扬、韦余娜、袁嘉、邓先虎、朱胜豪、陈庆庆参与了讨论。当然文责自负。
中文目录
一、引言 1
1.1 个人持币行为与中国居民现金需求 1
1.2 中国的流通中现金:一些基本事实 1
1.3与中国现金需求相关的分析及评价 3
二、货币需求理论综述 4
2.1货币需求理论中的基本问题 4
2.2货币进入效用函数的模型 5
2.3交叠世代模型(OLG) 5
2.4交易功能的模型 5
2.5总结与比较 7
三、模型 7
3.1 模型的基本背景 7
3.2 家庭面临的约束条件 8
3.3 家庭的选择问题 9
3.4 政府问题 9
3.5市场均衡条件与模型的解 9
3.6对模型假设的进一步讨论 10
四、估计 11
4.1.变量选择 11
4.2.经济计量方程 12
4.3.数据 13
4.4.需求方程的识别与估计 13
五、结论 17
5.1.动态选择与现金需求的动态结构 17
5.2.现金需求中的规模变量与机会成本变量的组合 17
5.3.现金的交易流通速度与收入流通速度 18
附录一:部分重要的经济计量分析结果 18
附录二:数学模型附录 20
主要参考文献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