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农村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沿海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课程改革,并且在教学评估上有先例;国外,英、美等国家也早先展开探究性教学,进行多课程的综合组合,给学生开放探究思维的空间,学生自己组合,探究某一范围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
据调查,我们本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大多采用的还是五、六十年代凯洛夫影响下的五步教学法,有的甚至只有三步(复习---新课---作业 )教学。学生一直只能进行“开会式”的学习,其主动性、创造性被日益销蚀,甚至不会学习,不会主动获取知识。基于此,我们结合当地课堂教学实际,提出“农村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国家教育改革决定为总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之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为指引。
《语文课标》中提出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阶段目标”里对各学段都提出了具体的探究性阅读要求。
3、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
建构主义最基本的理论是: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做出的暂定的解释和假设而已。知识的意义是学习者经过建构活动而生成的。探究式阅读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阅读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探究性学习促使教师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2、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改变学生思想空乏、知识贫乏、生活狭窄、阅历浅薄、见解肤浅的阅读现状。
3、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增强学生开展语文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4、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材料,养成主动探索的语文能力。通过探究阅读提高文学审美能力,积淀文化底蕴,塑造人文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自主探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调查研究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各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对文化名人的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突破。
自主探究法: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
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资料,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引导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新编语文教材选择的课文,时代感强,贴近于学生生活。在课题实践中,我们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现有教学内容如何再现生活,促使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此外,我们还把学生从课堂带到街头,从课本领到网络世界,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2、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引导学生从按部就班式的被动学习走向富于创新精神的主动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按部就班的,学生是在教师划好的圈子里活动,即使你再"聪明",总跳不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