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数据 > 情报数据 > 研究报告 >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课题研修报告(44页)DOC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课题研修报告(44页)DOC

工厂联合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7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32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9/18(发布于浙江)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课题研修报告(44页)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
二0**年十二月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很多教师都在为学生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的提高而心碎、而操劳。但是,对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内在联系,以及其相互促进方面的系统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只有丁有宽先生的读写结合法有所触及。丁有宽老师主编的读写结合教材在改革陈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同时,创立了以记叙文为主体,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为目标,以单元分组教学为特征的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的综合训练型创新教学体系。二年级训练:查字法(运用音序查字法识字、阅读),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四种句群。三年级训练:读书法(初读、细读、精读),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结构段。四年级训练:读记法(读,重在精读;记,摘录、评注、提纲、读后感),以篇章为重点,练好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六项能力。五、六年级:训练对应法(读写七条对应规律),以综合训练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能力,达到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丁老师的研究对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融合很有意义,但是我们针对人教版教材,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讨,去挖掘。
二、课题的提出
1、学生的现状分析:
习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不仅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作基础,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乃至谴词造句或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都主要通过阅读获得的。然而,我们的学生习作能力却比较弱。我们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现状,特对中心校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三年级的情况:(共有108人)
存在的问题
语句不通顺
无真情实感
词汇不丰富
内容表述不清
内容不完整
人 数
21人
60人
80人
25人
45人
比 例
10%
49%
74%
23%
42%
总的来看,学生习作情况A等的有20人,占19%,B等的有42人,占39%;C等的有28人,占27%;D等的有18人,占12%。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三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1)词汇量不丰富,文章短小贫乏。(2)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3)内容表述不清楚,意思不完整,语句也不太通顺。三年级是学生开始习作的初始阶段,我们一定要抓好。但是,在学生身上却存在着这么多问题,这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研究。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五年级的情况:(共有学生138人)
存在的问题
语句不通顺
思路不清晰
内容不具体
素材单一
词汇量少
想象力不丰富
没有真情实感
人 数
35人
49人
49人
56人
70人
66人
42人
比 例
25%
3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