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BUG软件缺陷管理制度
总则
为了加强部门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缺陷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水平,根据公司和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缺陷管理制度。
本缺陷管理制度适用于研发部。各测试,研发人员应当依据本制度的规定,规范工作,保证软件质量。
软件缺陷又被叫做Bug。所谓软件缺陷,即为软件中存在的某种破坏正常运行能力的问题、错误,或者隐藏的功能缺陷。缺陷的存在会导致软件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IEEE729-1983对缺陷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从产品内部看,缺陷是软件产品开发或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毛病等各种问题;从产品外部看,缺陷是系统所需要实现的某种功能的失效或违背。
软件缺陷的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包括:缺陷提交、明确指明缺陷类型
、缺陷修复、缺陷回归验证。
缺陷提交
缺陷提交阶段需要提交缺陷报告,缺陷报告必须详细描述缺陷内容。缺陷描述的内容包含缺陷操作步骤,实际结果和期望结果,明确指明缺陷类型,缺陷严重程度,缺陷优先级,缺陷状态,以及软件版本,提交人,提交日期等信息。
缺陷分析定位
缺陷分析定位阶段需要根据缺陷报告的内容对缺陷进行分析和定位。缺陷分析和定位是相关人员根据缺陷报告中对缺陷的详细描述查找重现缺陷,确定缺陷产生的原因,明确缺陷所处的位置,以便修改缺陷。
缺陷修复
缺陷修复阶段需要对已经定位的缺陷进行修改。缺陷修复是开发人员对已经分析定位的缺陷进行修改并更改缺陷状态,修改后的软件需要实现预期的结果(缺陷报告中的预期结果)。
缺陷回归验证
缺陷回归验证阶段需要对已经修改的缺陷进行验证和回归测试。缺陷回归验证是测试人人员对已经修改的缺陷进行回归测试,根据缺陷报告中的操作步骤对缺陷重新进行测试,并对缺陷修改过程中可能影响到的组件、模块或功能进行重新测试,验证修改后的缺陷可以实现预期结果并对其他组件、模块或功能无影响。同时,根据验证结果修改相应的缺陷状态,提交新产生的缺陷。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是对各阶段测试发现的缺陷进行跟踪管理,以保证各级缺陷的修复率达到一定标准。包含内容如下:
测试人员在提供的缺陷模板中新建或重新打开缺陷。
测试人员提交的缺陷将反馈给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安排开发人员修复缺陷。
开发人员修复缺陷后,记录处理时间及处理结果,并将文档及时反馈给测试人员验证。
测试人员验证缺陷后,记录验证时间及验证结果,并提交给项目负责人。
缺陷类型
缺陷类型是指根据缺陷的自然属性划分的缺陷种类。共分为九类,包括:文档缺陷、设计缺陷、配置缺陷、界面交互缺陷、数据校验缺陷、查询统计缺陷、功能缺陷、性能缺陷、安全性缺陷。
文档缺陷是指软件相关文档不满足其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易理解性、易浏览性的要求。满足以下一或多种情况:
影响发布和维护,其中包括注释。
文档中术语不一致。
文档中词语、语句表达不清晰,产生歧义。
文档内容缺失,结构不完整。
文档编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文档中发现的其他错误。
设计缺陷是指软件在最初设计时由于未考虑全面,而使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缺陷。满足以下一或多种情况:
需求分析阶段没有考虑和挖掘到的隐式需求,导致的需求缺失。
操作便捷性设计不符合大众操作习惯。
控件功能设计不符合大众使用习惯。
错误提示内容不符合大众阅读习惯。
其他设计不合理引发的缺陷。
配置缺陷是指由于配置库、变更管理或版本控制引起的错误。满足以下一或多种情况:
独立安装部署不成功。
配置文件或初始化数据错误。
不同运行环境产生的错误。
界面交互缺陷是指接口通信和人机交互时产生的缺陷。满足以下一或多种情况:
组件、模块之间数据通信错误。
程序接口错误。
硬件接口通信错误。
界面不存在,界面不满足易用性要求,界面难以被用户理解,界面不协调不美观,提示信息没有使用用业务词汇或者容易被用户理解的词汇而是使用计算机专业术语。
界面风格不相对一致,不符合操作习惯。
提示、警告、错误说明等友好信息表达模糊、失当。
没有区别不同操作(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对应界面的性质。
没有提供辅助输入手段。
数据校验缺陷是指提示的错误信息,不适当的数据验证等缺陷。满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