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智慧父母十二堂经典课教程之第01课:家庭教育就是信念的“融入”教DOCX

智慧父母十二堂经典课教程之第01课:家庭教育就是信念的“融入”教DOCX

taida20***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3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X(12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5/5/2(发布于安徽)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智慧父母十二堂经典课教程之第01课:家庭教育就是信念的“融入”教DOCX”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第一课:家庭教育就是信念的“融入”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节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家庭教育的支柱正在崩塌,其中过去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遭到破坏,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造成的严重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导致家长教育缺失或者失位。使得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种种问题,因此新的恰合适宜的家庭教育应该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对家庭的论述,阐明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家庭便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教育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且伴随着家庭成员的一生。为什么是“融入”?融,原意是指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液体。融入,既可以是指有形物质的融合,也可以是指精神层面的接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价值观教育信念教育不仅涉及个体认知层面的“懂不懂”,还涉及行为层面的“会不会”,更涉及情感层面的“想不想”,不能仅靠简单说教。
而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教育过程是亲子双方自主发现、自觉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非正式”地发生的。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刘长铭所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始于家庭。要倡导每一个家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家庭文化,立家训、定家规、塑家风,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为青少年成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亚里士多德指出:“道德成自于习惯”,费尔巴哈说过:“习惯——德行的秘密”。将民族信念,家族传承融入家庭教育,要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载体,以交往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而养成教育的本质就是爱与责任的信念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传承信念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环境的变迁,家庭教育已上升到终身教育的全民层面,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成员的成长具有及时性、阶段性、连续性等特点。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能够身心安全的离开家,不仅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更要有勇往直前的信念系统!
每个时代,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同的信念系统构成。世代传承的是亘古不变的基础信念系统和人生技能。信息时代,日新月异,可以说我们坚信的很多信条,叮咛孩子谨记的,往往当孩子的世代来临时,却发现我们错的太多太离谱,所以教育是传承核心基础信念而非禁锢孩子的思想。
面对不确定性时代的彷徨,面对孩子未来的期许,正如古语云:“大道至简”,我们能做的就是:
1、“忠、孝、礼、义、廉、耻、信、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2、保持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每个人都有必达的使命,都有要承载的酸甜苦辣,直面内心,做坦荡的自己;
3、勇于承担责任,理性与感性并存,积极思考,不惧困难;
4、善于观察、察觉生活的真、善、美,会生活,懂珍惜;
如何智慧传承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似乎是中国家庭沿袭已久的传统家教方式。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我们就出现这样的困惑: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到底要不要打孩子或者说管教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