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制造 > 供应链 > 供应链 > 上游供应链――采购物流管理(下)DOC

上游供应链――采购物流管理(下)DOC

资料大小:3965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5/3/15(发布于山东)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第四讲上游供应链――采购物流管理(下)
?
采购物流的组织
?
采购物流要看两项流,一个是实物流,一个是信息流。
/
图4-1采购的物料流和信息流方案
?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息流的量、频率或者实时性比实物流要大得多。
?
在信息流和物流方案里可以看到,一个采购物流的组织,很大程度上是要取决于流程理顺,把信息系统架构建起来,当然在采购运输和仓储管理方面也会有很大的空间,但是在信息流的整合和无缝对接上空间更大。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合作的模式,应该有一个框架合同,规定交货时间、交货的灵活性、交货的最小订货量以及价格问题、质量问题,还经常会规定用什么样的辅助工具装载,用托盘还是用小料箱等等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来约束供应商不合理、不到位的做法。
?
(一)质量管理
在中国有些事情做起来可能扯皮比较久。而在法律比较健全的国家,对违约者的惩罚是非常严重的。如果因为缺了部件而影响到制造商的生产,生产线一旦断了线,供应商是要承担责任的。
?
【案例】
汽车里的网络布线和一些电路系统是最早放到车里的,因为后面有好多电器或者控制系统都要和它相连。如果这个件是按照客户的订单做的,那么,这个车一旦下了喷漆车间,打上了车牌号,就是这个客户的了。有的厂甚至给客户提供机会,可以看自己的车是怎么装的,谁装的,尤其是高档车的生产,是允许这么去看的。在这个环节,某个件如果不到位,生产线就会停下来等待。在这种情况下,每停一分钟,汽车制造厂如果把它的成本,把它市场上的形象损失都算起来,其价值是不得了的。
?
(二)产品包装与周转容器管理
采购物流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质量和规格产品的设计,尤其是包装这一块。现在中国好多企业面临的情况是供应商质量检查后的产品,进厂之后还要进行一个RQC质量检验,好多企业的包装是不到位的,货到之后没法入库,没法入企业生产体系,在仓库门口还要改包装。包括国内最大的自动立体库项目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因为供应商送来的货是散货,包装不标准。比较成熟的运作方式应该把管理工作、质量管理还有包装规范让供应商去做,到仓库就直接进行扫描入库。
?
(三)运输组织与管理
对原材料运输组织,好多企业都认为是包含在供应商价格里面的,供应商不会免费提供服务,供应商自己送货的模式是有问题的。
中国是一个大国,供货的半径很长,长春一汽大众超过50%的零部件供应商是在长三角地区的,这么远途的运输,让各家公司自己去组织是有问题的。合适的做法应该让供应商报两个价钱,一个是到厂价,一个是出厂价,如果把物流成本做一个整体分析,就会发现供应商在物流成本上包含了非常高的安全系数。因为它自己组织物流,数量有限成本较高,要求用区域承运商的办法来整合零部件供应。
比如在长三角地区选择一家服务公司把所有的货物集中进来,每天有N辆车从上海往长春运输,如果运输由供应商一家去承担,运输的质量是能保证的。因为它是质量有保证的供应商,配货之后由物流服务商来运,不必担心货装车之后丢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把整个供应环节的物流成本降下来。
?
【案例】
大众公司现在每天有12辆车实施从上海到长春的运输,实际上它的物流量每天用5辆大卡车就可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从入口处的组织手续就简化好多,不需要对12辆车进行管理,只需要管理5辆,而这5辆来自一家,信息流也比较好接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区域承运商集成是非常有利的。
?
(四)仓储组织与管理
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提供一个社会服务体系对标准化建设有很好的支持作用。可以看出,标准容器之所以推广不开,是因为企业自己要管理它,它和别的企业交换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质量问题,所以企业往往是把好的辅助工具如托盘、料箱保留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宁愿花人工成本去倒一次货。货物倒一次,质量不会变好,只会变坏。何况好多搬运工,素质并不是特别高。如果采取社会化周转体系即租赁体系,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