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1 目的
消除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产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现象的发生或(再)发生。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已经发生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3 职责
3.1品质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过程出现的不合格现象或潜在不合格下达纠正或预防措施,并组织验证;
3.2管理者代表对本公司质量体系外部门审核中的不合格项,及时分发给责任部门门采取纠正进行整改,并组织验证和上报;
3.3内审组对本公司在实施内部门审核发现的不合格,及时下达内审不合格报告,并进行验收证;
3.3各责任部门门对不合格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措施,实施整改。
4 工作程序
4.1不合格的判定
a)不符合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定;
b)不符合本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体系文件(包括:方针、质量目标)规定的要求;
c)不符合有关产品标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2纠正和预防措施来源
a)质量管理体系外部门审核;
b)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门审核;
c)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日常工作检查(包括:方针、质量目标未实现);
d)连续出现或重大产品质量事故;
e)顾客或相关方反馈,包括抱怨、投诉等不符合信息;
f)未遵守法律法规要求;
g)总经理管理评审时,提出的改进措施等。
4.3纠正措施控制
a)本公司对于单一的、偶然的和孤立的产品不合格现象,由生产部门实施纠正,不下达纠正措施。
b)本公司对于批量的、经常的和连续的产品不合格现象,由生产部门实施纠正,并由品质部门对责任部门下达纠正措施。
c)质量管理体系外部门审核时出现的不合格现象,由管理者代表将不符合报告分发至责任部门门,实施纠正和采取纠正措施。
d)质量管理体系内部门审核时发现的不合格现象,由内审组开出内审不合格报告,并分发给相关责任部门,实施纠正和采取纠正措施。
e)对于总经理在管理评审时,提出的改进措施,根据情况,由品质部门下达“纠正预
防措施报告”给相关责任部门,实施纠正和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f)对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日常工作检查(包括:方针、质量目标未实现)、顾客或相关方反馈,包括抱怨、投诉等不符合信息、未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等情况,对于产品质量方面的不合格,由品质部门下达“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给相关责任部门;
g)责任部门门按品质部门下达的“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进行原因分析,根据采取纠正措施与本公司承担风险相一致的原则,提出纠正措施和完成期限,经管理者代表评价和确认后,组织实施改进。
h)品质部门对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证其实施效果,由检查人员在“纠正预防措施报告”验证栏中签署意见。
i)有关纠正措施建议和纠正措施执行情况应提交管理评审。
j)当纠正措施涉及文件修改时,按YT/QP01规定对相关文件进行修改。
4.4预防措施控制
a)当总经理在管理评审时,提出下达预防措施,品质部门根据要求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下达给相关部门。
b)品质部门对影响产品质量、环境的活动、过程、顾客(相关方)反馈和内、外部门审核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潜在不合格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建议,报管理者代表。
c)品质部门组织召集各部门门主管,由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主持进行讨论、分析,根据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与本公司所承担的风险相适应的原则,评价、确定预防措施。
d)品质部门给相关部门门下达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e)各部门门按品质部门下达的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实施改进。
f)品质部门及时对各部门门预防措施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验证其有效性。
g)有关预防措施建议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应提交管理评审。
h)当预防措施的实施涉及到文件的修改时,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规定及时对相应的文件进行更改。
5 相关文件
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内审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