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2020年10月16日
立项号
2019XKT-XXMS048
课题名称
小学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惠玲文
所在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雁塔校区
课题研究的
背景和意义
?
2016年9月,我国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各个学科据此再提炼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美术课标组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美术核心素养,旨在新的时代教会学生用美术的方式、用跨学科的方式来解决美术的问题及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美术学科由最初的重知识技能到强调三维目标,都取得了理想的成果。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无疑为广大一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指导。在新的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值得我们思考。
从小学美术教材上来说,作为美术学科中四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美术课程中虽然占有的比例不是最重,但是可谓课课经典,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里也有较多的美术作品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欣赏。值得我们挖掘研究。
从美术教学中来说,欣赏评述的课型往往不受重视,很多老师认为这个课型不好上,学生兴趣也不高。在欣赏课中往往以美术家介绍,作品的介绍等讲述的形式来欣赏,忽略欣赏评述里美术语言,审美价值的赏析,往往学生欣赏过后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是浅显的,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即使是小学生他们的信息量与知识储备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当下学生的特点,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更加重视欣赏评价领域给学生核心素养带来的提高。
课题名称的
界定和解读
美术欣赏课:美术欣赏课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与评述的方法。在长期的美术学习中,能使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最为关键的概念,已渗透、融入到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全过程中。目前美术学科确立的“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在美术教学中欣赏内容多,涉及面广。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 “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题研究目
标和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课题的研究中,立足课堂,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更加重视欣赏评价领域给学生核心素养带来的提高。
2.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的课程,让我们的美术欣赏走出课堂,欣赏身边的美术。通过多种形式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融化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美术学习真正的融入到学习生活中。
研究的具体内容:
1.提高教师美术素养,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要认识到核心素养课程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并认真的学习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知识,将核心素养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使其在美术课堂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真正的去实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在课堂内外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a.从“知识”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转变。素养是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欣赏课的教学就不能只是单纯局限于专业知识技能的讲授和练习,而应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进行课堂美术学习实践。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需要更多指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b.在教学中强调“情境性”。由于学科素养是一种复杂的、人性化的能力,其形成和发展需要在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