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如何引导学生消耗课时、加大周课时消耗:
学管师对于学生的全程跟踪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时消耗问题。
在引导消耗课时上学管师注意的问题:
平时要多和学生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情感,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学生的学习等情况的变化。
随时注意学生课堂上的上课质量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随时为学生解答学习上的困难和方法。
多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去和学生讨论学习,成为学术型的学管师,这要学生会更加相信你,佩服你,按照你的思路去做。
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上课学习情况,学校的模拟或者期中期末考试,找出学生每个阶段的知识漏洞,及时的和授课老师一起,引导学生及时的消灭漏洞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定时的和家长沟通到位,让家长一起协同协助学生的学习问题,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成绩。
加大周课时,在周课时的基础上增加课时、加大耗课时的意义所在:
从教学进度来看,加大周课时密度势在必行从学校教学进度看,按照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学校一周五天的教学内容的量比较大,一周仅2小时的辅导密度不可能全面巩固所学的内容,从而引导其加大周课时密度,与学校的教学进度匹配。
从实际的辅导效果看,加大周课时辅导密度,短期内成绩提升会很快。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从量上引导加大课时量。
从认忆规律来看,知识的固化需要及时强化。人的记忆周期(即记忆的保持时间)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我们平时的记忆过程为:1)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变成了短时记忆,2)若经过及时的复习,短时记忆就会成为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如果不及时复习,这些记住的东西就会遗忘。
遗忘规律及其指导意义(1)遗忘规律: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从什么时候开始遗忘的?怎样减少遗忘?何时复习效果最佳?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此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揭示了遗忘是有规律可循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发展速度,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遗忘速度最快的时间间隔是在学习后的20分钟、1小时、24小时,遗忘率分别为42%、56%、66%;而时间间隔2—31天的遗忘率则稳定在72%—79%之间。(2)遗忘规律对学习的指导意义A 及时复习的必要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遗忘率高达72%,所以不能想当然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及时复习是完全必要的。B 复习的最佳时间节点的选择和引导的周课时量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每次复习要在刚刚临近忘记的那个时刻或者是稍微提前一点点进行是最好的,这样总体效率最高。(太早复习,过一会儿还会忘,会增加复习的次数;太晚了复习则已经忘掉。)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长时间间隔不超过2天。据此可引导学生每周最少要辅导4个小时,最好往每周6个小时上引导。C 学习的着力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 这点启发我们在学习时要学会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这一点对学大的大多数学员从其实际学习能力上来说是达不到的,而学大的老师能帮助学生宏观把控,把知识连成线,结成网。
加大周课时消耗的准备工作(找到加课时点)⑴.学管师要调查研究学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期中考试和平时表现发现的问题,如考试答题速度慢,或平常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必须是真实有效的问题。⑵.学管师要和任课老师沟通并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如学生有厌学情节,是由没有学习兴趣造成的,还是没有学习方法,造成了问题堆积,无法自我解决,从而失去了信心等。⑶.为学生制定辅导方案一定要有说服力,里面一定要有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问题的原因,问题不及时解决带来的危害,解决对策中,第一强调时间期限,告知家长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