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作者 : 徐元宏
单位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五章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检测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检测
第三节 血尿酸检测
第四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检测
重点难点
血清肌酐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血尿素氮测定、血清胱抑素C测定及意义;尿β2-微球蛋白测定、昼夜尿比密试验及意义;血尿酸测定及意义。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α1-微球蛋白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碳酸氢根离子重吸收排泄试验(碱负荷试验)、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肾小球功能检测
第一节
(一)原理
(二)参考范围
全血Cr为88.4~176.8μmol/L;血清或血浆Cr,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诊断学(第9版)
一、血清肌酐测定
血液中的肌酐(creatinine,Cr)是由外源性和内生性两类组成的,血中Cr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且排泌量也较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液中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当肾实质损害,GFR降低到临界点后(GFR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血Cr浓度就会明显上升,故测定血Cr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指标。灵敏度较血尿素氮(BUN)好,但并非早期诊断指标。
诊断学(第9版)
(三)临床意义
1.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
血Cr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急性肾衰竭,血Cr明显的进行性升高为器质性损害的指标,可伴少尿或非少尿;慢性肾衰竭,血Cr升高程度与病变严重性一致:肾衰竭代偿期,血Cr<178μ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血Cr>178μmol/L;肾衰竭期,血Cr明显升高(可大于445μmol/L)。
2.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1)肌酐:器质性肾衰竭,血Cr常超过200μmol/L;肾前性少尿,如心力衰竭、脱水、肝肾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有效血容量下降,使肾血流量减少,血Cr浓度上升多不超过200μmol/L。
(2)BUN/Cr(单位为mg/dl)比值:器质性肾衰竭,BUN与Cr同时增高,因此BUN/Cr≤10∶1;肾前性少尿,肾外因素所致的氮质血症,BUN可较快上升,但血Cr不相应上升,此时BUN/Cr常>10∶1。
一、血清肌酐测定
(一)原理
(二)参考范围
成人80~120ml/min,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有自然下降趋势。西咪替丁、甲苄嘧啶、长期限制剧烈运动均使Ccr下降。
诊断学(第9版)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人体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性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Cr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3,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
诊断学(第9版)
(三)临床意义
1.判断肾小球损害程度
当GFR降低到正常值的50%,Ccr测定值可低至50 ml/min,但血肌酐、尿素氮测定仍可在正常范围,因肾有强大的储备能力,故Ccr是较早反映GFR的灵敏指标。
2.评估肾功能
临床常用Ccr代替GFR,根据Ccr一般可将肾功能分为4期。
第1期(肾衰竭代偿期)Ccr为80~51ml/min;
第2期(肾衰竭失代偿期)Ccr为50~20ml/min;
第3期(肾衰竭期)Ccr为19~10ml/min;
第4期(尿毒症期或终末期肾衰竭)Ccr<10ml/min。
另一种分类是:轻度损害Ccr在70~51ml/min;中度损害Ccr在50~31ml/min;Ccr<30ml/min为重度损害。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